宝宝会走,意味着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学走路是成长重要里程碑学会走路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但它只是孩子掌握的工具而非目的。一旦宝宝学会走路,他就成功地跨越了婴儿期,成为一个幼儿了。婴儿诞生的第一年,父母忙于了解宝宝发出的每一个信号以及满足他的需求,到了宝宝学步期,父母关注的焦点应该随之转移——*帮助孩子学习照顾自己,发展自我意识;*鼓励孩子探索周遭的环境,发现自我。关键词:父母不能再以自己为孩子张罗一切事情而满足。宝宝一旦会走,看上去好像长大许多。对孩子新发展出来的能力——会走了——所有的父母都会感到骄傲,欣赏之意溢于言表,这会强化了宝宝“长大成人”和“力气大”自豪感。然而,在日常的教养中,父母的教养观念常常比孩子的变化慢半拍,不能及时而充分地意识到孩子内在的变化,依然按以前的方式和习惯来看待孩子。现在这个时候,依然就很容易把他当作什么都需要大人照料的婴儿。反抗和冲突就这样发生了。面对脾气越来越坏的宝宝,父母实在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总是和大人、和全世界过不去。儿童心理专家说:
1.孩子学会走路是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但它只是孩子掌握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2.学会走路,开启了自我意识成长的新阶段,孩子开始向独立自主的个体不断迈步。
3.孩子要开始进行更有趣、更重要的学习,而且要以一个崭新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
4.反抗也是独立的一种象征,反映出孩子想要自己照顾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的愿望。了解宝宝的感觉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常常沉浸在走路的兴奋之中而废寝忘食,甚至连他最喜欢的玩具都吸引不了他。他一心想做超乎自己能力的事情,不仅跟父母作对,还跟自己过不去,结果频频受挫,情绪变得脆弱而易怒。*一旦学会走路,走——这个动作让孩子有长大的感觉,发现自我,感觉到独立的兴奋和自我控制的自由。这新鲜感觉让他们充满自信,强烈地想尝试新的挑战、发掘新的能力。和父母的冲突——兴奋过头的孩子,处处挑战自己的极限,喜欢把自己放置在新的状况中,努力想要做平日做不了的事情,试验“掌控一切”的能力,“门口明明很窄,他为什么偏要笨手笨脚把娃娃车推挤过去?”“刚刚从椅子上摔下来,又立马爬上去重复刚才的动作,挂着眼泪,还不让大人帮忙,这不是自讨苦吃?”不了解孩子变化的父母往往以老习惯来处理孩子的事务,“不行,不能爬”“不行,别碰那个”,双方冲突不断,而且“不”字说太多了,孩子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会大大降低。关键词:成就感代表了宝宝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对他今后的发展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一旦学会走路,孩子发现能根据自己的意愿移动自己的身体,变得独立而自由了,或站或坐或走或跑,行动自如。孩子开心地练习自我控制,享受自我控制的自豪和自在。和父母的冲突——能自由地运用自己的肌肉,自由地走动,让孩子忘乎所以,怀着“我可以做这些事情”的心理,精力充沛地到处走,四处探索,一心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活动能量剧增。孩子“整天折腾个没完”,实在让人精疲力竭,有的父母整天嘀嘀咕咕说着“不”,有的父母则大声咆哮“不不不”。而孩子感受到的是挫折和障碍,还有来自父母的不信任,自信心大受影响。关键词:和孩子一起享受他那些小小的成就感吧,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学会走路,能从不同的角度、自由地观察周围环境,宝宝的好奇心大大激发;许多事物需要观察,许多动作需要学习,他们终日忙着做“实验”。和父母的冲突——日益强烈的好奇心,能灵活运用的双手,加上不再被动的身体,孩子更加热衷于探索和发现,抠墙洞、翻垃圾箱的举动频频发生,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偏要做,力不从心就发脾气。这在一心要维护秩序的父母看来,全然是调皮捣蛋,添乱惹祸,“嘉嘉,爸爸弄给你看”,“不是这样,瞧妈妈的,应该这样”。大人的干预,宝宝感受到的是沮丧,等于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做不了”。时间长了,孩子的自我评价会大打折扣,潜能的发挥可能受到影响。你不能错过的专家建议不再事事包办代替。宝宝会走了,意味着他要逐渐脱离大人的掌控,开始运用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一步一步迈向独立,最终变成完全自主、有自己想法的个体。这时候,宝宝出现“唱反调”显示出他对“自己做决定”这件事已经有所觉察。现在,你最需要做的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教养方法,不能再事事包办代替了。和宝宝一起体验分离。宝宝学会走路以后,他就会经常迈着蹒跚、摇晃的步子离开你,随后又急急忙忙地回到你的身边;有时候,他会嬉笑着离开你,逗你追赶上他、再给他一个拥抱。这样的尝试和游戏会不断反复。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孩子正在试验自己和母亲的分离,体验分离的感觉,体会自主行动的快乐,这让他深感满足。大人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跌交、闯祸而限制宝宝。避免冲突的最好方法是理解孩子爱心提示:不要害怕宝宝发脾气,也不能在“风口浪尖”上和宝宝对着干。宝宝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给予的关注过多,或者反应强烈,恐怕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面对嚎哭发怒的宝宝,尽量保持冷静和平常心,对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却是减少“火山爆发”频率的有效办法。*别把学习当胡闹摸这碰那,爬上爬下,惹事闯祸,又哭又笑。宝宝这么忙碌、如此调皮,在大人眼里完全是胡闹。然而,宝宝就是通过这样的运动和游戏,进行着他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人格在其中得以发展,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在其中得以发展,大脑和思维能力在其中得以发展。如果你的宝宝总是安静地坐着,父母反而要有所警觉了。*行为发生变化就是孩子学习、进步的过程对宝宝来说,行为发生变化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人习惯上把把认字、数数、学弹琴看成学习。其实,能走了、会说话了、会用小勺了,都是宝宝重要的学习成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无数的、自发的、反复的学习。在看似淘气的动手动脚的过程中,宝宝的大脑和客观世界建立了联系和条件反射,大脑得到训练,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验,也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心灵的活跃和身体的运动是相辅相成的,这是1~2岁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还有你的耐心和信任孩子在接触新事物、探索新事物的时候,并不希望别人马上提供意见和帮助。他们需要时间自己摸索,自己判断。时机成熟的时候,孩子会发出信号,希望得到父母的解释和帮助。孩子需要完整的时间自己反复琢磨、不断探索,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的各种能力、独立性和自信心,还能让他感受父母的信任和善解人意。有人说得好,种籽成长的条件是水和阳光,还有时间。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种籽发育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孩子的成长也一样。*消除冲突,寻找替代的方法不要随意限制孩子,让孩子充分地自由地练习他的新技巧。孩子坚持要挥动胳膊丢东西,不妨给他几个小沙包,鼓励他在室外朝着小篓筐丢掷;孩子非爬高不可,铺上地毯,任由他在沙发上爬上爬下,大人不用担心摔倒受伤。这个时期,孩子的新肌肉发展很快,家里未必一直都有适合他们练习肌肉的地方,公园和儿童游乐场通常都有发展大肌肉的游戏设施,父母可以定期带孩子去接触这些玩具,锻炼孩子的肌肉。
1.睁大眼睛注意孩子的安全;
2.给孩子创设自由而又安全的环境。关于安全的3点建议这个阶段,你和你学步宝宝经常正处在“天上人间两重天”。宝宝无忧无虑,兴奋快乐地勇往直前,你在一边瞻前顾后,心惊胆颤,时不时要被孩子的危险举动惊得大喊大叫,控制着不要发脾气。如何调整双方极端的两种心理状态的确是一个重要课题:
1.这仅仅是一个过渡期,很快就会过去,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父母的首要责任。
2.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乐观地看待事物,麻烦和劳累是暂时的,当父母首先是一种快乐的人生体验。
3.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宽敞的、自由的环境能让你自己安心不少。保护安全,妈妈有秘招*放心、放手,不放眼让一个学步孩子独处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果孩子离开了你的视线,而你又听不到他的声音,多半是他遇到麻烦了。无论你忙什么,也要绝对避免:孩子不在你的视线之内。*再次检查家里家外是否安全这个时期,家里的橱柜、抽屉和摆设都要重新检查一遍。刚能走的宝宝,会把椅子推到厨房,爬上椅子玩微波炉。所以,大人必须重新审视一遍孩子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和宝宝约法一章——有车的地方必须让妈妈拉着手。宝宝学会走,马上就想跑和跳。新学会的技能常常让他忘乎所以,不分场合地试验他的本领。有车的地方,一定要束缚孩子的活动范围,我和他约定,只要我发出警告,他就得赶紧握住妈妈的手。请进入育儿手册,关注更多孩子成长发育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