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袁隆平院士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袁隆平院士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袁隆平院士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袁隆平院士的母亲名叫华静。

1902年,华静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一个富商家庭,家境非常殷实。

从小,华静就被送去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礼仪和文化艺术,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

毕业后,华静也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并认识了毕业于东南大学、任校长的袁兴烈,也就是袁隆平的父亲,两人坠入爱河后就很快结婚了。

1930年,袁家迎来了第二个孩子。

这对年轻的父母也许是还没想好名字,出生单上的姓名栏只写了“袁小孩”,这个孩子就是袁隆平。

在那个战火纷飞、动乱不安的年代,袁兴烈和华静不得不带着全家辗转多地生活。

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无论如何日子过得再颠簸流离,华静都没有让孩子们停止读书,坚持让他们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

袁隆平年幼的时候,华静就会给他讲哲人尼采的思想,会引用西方《圣经》里的故事为孩子答疑解惑,让袁隆平了解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宽阔的视野。

他常常被母亲华静抱在怀里,一字一句地跟着念:“this is a book.How are you……”

正是受母亲的启蒙,在那个闭塞落后的年代,袁隆平小小年纪就会说英语。

袁隆平曾经多次讲起他的母亲,怀念他的母亲,网上有一篇文章《稻子熟了,我想你了》,写得情真意切,袁隆平的原文毕竟长,有些农业遗传学术语,红网的文章进行了删减,更加贴合读者。袁母华静(原名华国林),镇江教会女中毕业,能讲流利的英语,爱阅读哲学书籍,尤其是尼采的书籍(这也挺奇怪,哲学书不太好看的),袁隆平的幼年时期,正逢乱世,全家随着父亲颠沛流离,所以,袁隆平生于北平,在南京念中学,去过武汉,考入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去了湖南,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湖南度过,在长沙去世。

袁隆平的启蒙阶段,受到了母亲很大影响,母亲爱讲故事给他听,教他说英语,甚至讲哲学给他听。由于长期种稻,风吹日晒,作为育种人的袁隆平相貌不像是个科学家,反而像个淳朴的老农,但是这个老农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人出乎意料。袁隆平出名后,仍然去一个很小的理发铺理发,理发铺老板回忆说,老先生平易近人,喜欢飚英语。袁隆平承认,幼年时,母亲对他的教育,对他帮助很大,在农校工作,他可以看懂外文资料,这是小时候打的基础。

在孩子的口中和心底,母亲就是最神圣的名称。人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样子,都是无法离开他们母亲的塑造。

袁隆平院士的母亲,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

袁隆平的母亲叫华静(原名华国林),1902年生于江苏镇江一个殷实的家庭之中。

在华静女士很小的时候,她被父亲送到英国教会学校读书,长大之后在一所小学担任英语老师。

华静女士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深受同事与学生的欢迎,而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该小学校长)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结识了华静,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袁兴烈虽是东南大学中文系高才生,却有一腔热血。在抗战全面爆发时,袁兴烈加入了冯玉祥的军队,担任上校秘书。家中的五个孩子,都托付给了华静,袁隆平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

在袁隆平眼中,母亲是特别温暖的。当时日本人的飞机时常四处轰炸,令小袁隆平一想起来就心里发紧,唯有见到母亲才会安静下来。

慈爱的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却十分严格,尤其在英语学习上。入学以后,袁隆平的英语成绩总是最好的,高中时袁隆平对原版英文电影已经可以听懂百分之七八十,丝毫不逊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也为袁隆平日后的科研事业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帮助,这都要归功于母亲华静的坚持。

当袁隆平在一次科研实验失败后,自信心严重受挫时,母亲很及时的一句“失败乃成功之母”点醒了他,因为袁隆平不会忍心让母亲失望,他一定要成为超越母亲期待的人。

正如袁隆平在给母亲的信中提到的: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当年闭塞的环境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与摩尔根?”

由此可见,母亲的心是袁隆平永远的学校,而母爱则是永不枯竭的动力。

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母亲华静女士,永远温和细腻,安静而虔诚,做事一丝不苟,而优秀的儿子就是她的最大财富与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