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鼓包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疝气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多种,其中能形成疝气鼓包的常见于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
可分为斜疝和直疝。
当肿块穿过浅环或进入阴囊,即可出现明显的腹部包块。
一般包块可回纳,若发生嵌顿疝,则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可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
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不能完全消失。
疝囊通过脐环突出,在肚脐部位形成包块。一般在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
疝囊颈一般不大,极少发生嵌顿和绞窄。
表现为在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肿块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时会缩小或消失。
多数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腹壁薄弱或缺损,当由于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加时,疝囊在腹股沟处穿出,即可在腹壁形成鼓包。
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对着股管上口的腹膜,被下坠的腹内脏器推向下方,经股环向股管突出而形成股疝,即表现为疝气鼓包。
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
成人脐疝多数是由于腹内压增高和腹壁过度牵拉导致。当腹腔内容物从脐环突出,即可形成疝气鼓包样改变。
切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均可能会导致腹壁组织破坏,当由于咳嗽、大笑等造成腹内压力增高时,即可出现切口疝,在切口部位形成鼓包样改变。
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内容物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
对于可手术者,应尽早手术,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以手术治疗为主,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也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法或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非手术疗法的原则是在回纳疝块后,用一大于脐环的外包纱布的硬币或小木片抵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勿使移动,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采用此法治疗。
成人脐疝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修补为主,可用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或自体筋膜组织进行修补,目前主要以腹腔镜下修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