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涌泉穴

涌泉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涌泉穴

2、别名

地冲穴

3、出处

《灵枢·经脉》

4、主治疾病

涌泉穴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阴等疾患:如尸厥、癫狂、病症、善恐、善忘、小儿惊风、头痛目眩、舌干、咽喉肿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气、肺痨、泄泻、二便不利、疝气、阳痿、经闭、难产、不孕、水肿,足心热等。

现代又多用涌泉穴治疗休克、中风、中暑、高血压、癔病、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下肢瘫痪等。

涌泉穴主治昏厥,头顶痛,眩晕,喉痹,衄血,舌干,失音,小儿惊风,癫痫,足心热,五趾尽痛;以及休克,中暑,神经衰弱,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晕车,脑出血,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舌骨肌麻痹;

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黄疸;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

运动系统疾病:足底痛,下肢肌痉挛;

其它:子宫下垂,支气管炎,心肌炎,风疹等。

5、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

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6、穴位解析

涌泉穴,经穴名,属于足少阴肾经。

别名:地冲穴。

穴位含义: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

6.1、“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

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穴”。

6.2、“地冲穴”。

“地”,地部也。

“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

理同涌泉名解。

6.3、“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6.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涌泉穴的取穴方法

涌泉穴的解剖位置

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深层有足底弓。分布着第二趾底总神经。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屈肌、第二蚓状肌、(踇)收肌、骨间跖侧肌。足底皮肤坚厚致密,由足底内、外侧神经及其伴行的动脉分布和营养。

跖腱膜的浅面发出许多纤维束崆彼下筋膜内的脂肪,止于皮肤,其深面向足底深层肌发出两个肌间隔,分别止于第一、五跖骨,将足底分为三个足筋膜鞘。

针经皮肤,皮下筋膜穿跖腱膜,入中间鞘内的上列结构。足底外侧神经支配收肌、足底骨间肌;足底内侧神经支配趾短屈肌和第二蚓状肌。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

涌泉穴的疗法

刺灸法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单泻之,热则补之。

针刺方法

直刺0.5~0.8寸,局部胀痛,针感可扩散至整个足底部。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用艾灸或隔药物灸涌泉穴,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热感上行为度。

按摩方法

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

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涌泉穴的配伍

涌泉穴配然谷穴治喉痹;

涌泉穴配阴陵泉穴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

涌泉穴配水沟穴、照海穴治癫痫。

涌泉穴配太冲穴、百会穴治头项痛。

涌泉穴配百会穴、人中穴,有苏厥回阳救逆的作用,主治昏厥,癫痫,休克。

涌泉穴配四神聪穴、神门穴,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主治头晕,失眠,癔病。

涌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1、轻轻点按涌泉穴能通过经络传递作用,调节你的植物神经系统,帮你扩张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毒素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

2、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散热生气,有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等。

3、缓解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4、缓解治疗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等。

5、治疗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耳聋、耳鸣等。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热病抨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

《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通玄指要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