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鼠疫的症状

鼠疫的症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鼠疫的症状

一、鼠疫的症状

二、鼠疫的并发症

三、鼠疫的饮食注意事项1. 鼠疫吃什么好

2. 鼠疫不能吃什么

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到9天。

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最早被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受害的淋巴结发热、肿胀、红肿、变软、化脓。

全身中毒症状

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与之同时或在症状出现稍前有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部最多),典型病例淋巴结有明显触痛、硬、伴周围组织肿胀。表面皮肤平滑、色红但不发热。病人多有烦躁、谵妄、神志不清、共济失调。医生查体时易于触到肿大的肝和脾。淋巴结可以充满脓液,在第二周内溃破流脓。如不治疗,60%以上的病人死亡,死亡多发生在发病的第3和第5天之间。

症状体征

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

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

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

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复。

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

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

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

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

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后,偶或在局部形成皮肤损害,形成民间所谓鼠疫性脓疱,但一般不留痕迹。

病原菌大多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剧烈的炎性反应,成为第一级原发性淋巴结炎,其附近的淋巴结也可受累,但炎性反应较轻,称第二级原发性淋巴结炎。

若病变仅局限于淋巴结,即成为腺鼠疫。重症者,病原菌自此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成为继发性败血症。

感染更严重者,病菌直接侵入血循环成为原发性败血型鼠疫。如病原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则成为原发性肺鼠疫,并由此可继发败血症。

败血型鼠疫也可引起继发性淋巴结炎和继发性肺炎。

腺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50%~90%、肺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70%~100%、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可高达100%。应紧急处理,明确诊断,联合用药及对症治疗。

鼠疫患者在初起阶段或热未退清之时或热清核未消之际,禁食粥饭、米气,其余生冷热滞之物,更是禁食。“热清核未尽消,仍宜戒口,鸡、鸽、牛、羊、虾、蟹、葱、蒜,糯米面酒,凡生冷热滞有毒等物,切不可食。”

“平时不可食煎炒大热物,不可饮冷冻汤水。”“有一点热未退,不可食粥饭,犯之必翻病。俟热退清,一二日痊愈,乃可进薄粥,渐渐加饭,不必填补,稍用补,又必翻病,慎之慎之。”

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