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1.甲类: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疾病有:鼠疫,霍乱。

2.乙类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疾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播必备条件?

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其某些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增加了易感者受感染的机会,所以传染病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病原携带者是指临床症状虽已消失,但病原体却或短或长持续存在,形成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凡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可以成为传染源。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又称人兽共患病。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于传播因素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经空气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均属于此类。

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一般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和分娩引起的传播三种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

易感者大量减少能抑制疾病的流行,甚至使流行终止。

但也不能认为易感者上升至某种水平就一定能发生疾病流行,只有在易感者、传染源都存在,而且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时才能发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