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行刑官 荣誉行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荣誉行刑官,荣誉行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个对“荣誉”过分关注的绝妙例子,一个人即将奔赴最可怕的死亡,此后将陷入漫长的永恒,而此时他在意的却只是给一群看热闹者留下好印象,还在担心他死后别人会怎么看待他。在勒孔特的故事中也是如此,他因谋杀国王未遂,于同年在法兰克福被处决。在上议院的庭审中,他因自己无法穿上得体的衣着而愤怒异常,而在行刑当日,更是因为没有获准剃须而痛心疾首。同类事件并不只在近代发生,马特奥·阿莱曼在他的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的引言中告诉我们,许多鬼迷心窍的罪犯并没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抚自我的灵魂,而是为了准备和背诵临终感言而费尽心思。
我之所以引用这些极端例子,是因为它们更彻底地展现了人性。也许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各种焦虑情绪——担忧、愁苦、烦扰、困难、不安和委顿,皆缘于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在这一点上,我们同那些罪犯一样愚蠢。妒忌与憎恨也常因此而生。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德莱文加入召唤师峡谷九周年 哪位选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荣耀行刑官德莱文自2012年开始加入召唤师峡谷,到今天九周年啦!
“欢迎来到德莱联盟!”
[话筒]你对哪位选手的德莱文印象最深刻?
#英雄联盟#
荣耀手机出货量大涨30%,除了自家那几个kol上窜下跳,大家不约而同地都不发声了,这种行刑前的寂静,有点压抑啊,好像都在等着那“嘭”的一声……反观小米,即便没有国内市场,也能排进世界第三,所以,出货量份额个位数的华为,和大涨的荣耀,还能走多远,是个问题。
[震惊]
[尬笑]
应该每天剥皮,剥两年再杀//@无忧的高山wN:这个男人叫田中军吉,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日本军人,当年南京沦陷后,他曾用手中的军刀,劈杀了超过三百名中国人,他曾把这个当做自己的战绩和荣耀,日本战败后,他却害怕的躲到了乡下,但还是被捕,1947年,经过审判后,田中军吉被判处死刑,在南京的雨花台被执行了枪决,据说临刑前他都被吓得尿了裤子。
无忧的高山wN
这个男人叫田中军吉,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日本军人,当年南京沦陷后,他曾用手中的军刀,劈杀了超过三百名中国人,他曾把这个当做自己的战绩和荣耀,日本战败后,他却害怕的躲到了乡下,但还是被捕,1947年,经过审判后,田中军吉被判处死刑,在南京的雨花台被执行了枪决,据说临刑前他都被吓得尿了裤子。
公元653年,薛万彻因谋反被处斩,临刑前他悲愤地叹道:“薛万彻乃国之勇士,当战死沙场报效国家,竟然死得如此窝囊?”说完,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呼道:“快点斩我,别磨磨唧唧了。”
刽子手何曾见过如此猛人,拿刀的手吓得不停地颤抖,当屠刀落下时,却砍偏了位置。薛万彻龇牙咧嘴地喝道:“吃饭没有,为何不用力?”于是,刽子手使劲连砍三刀,才将薛万彻的头砍下来。
薛万彻曾是唐朝的功臣,为何落了一个这样凄惨的结局呢?说来说去,这一切都是拜他性格所赐。
薛万彻本是一个李逵式的粗人,李靖给他的评价是:有勇无谋,难当大任。尽管如此,他却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武将,经常带着几百骑兵冲击敌人侧翼或后方,屡获奇功。
公元620年,窦建德亲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幽州,眼看城破在即,薛万彻带着几百人的敢死队从地道潜出,迂回到夏军的后方给予猛烈一击,因此而扭转战局,力保城池不失。
当然,窦建德并非总打胜仗,遇到比他更牛的猛人刘黑闼时,只能乖乖当了俘虏。
事情是这样的,窦建德兵败被斩后,刘黑闼在河北举兵反唐,誓要为夏王报仇。唐军不敢怠慢,派出淮安王李神通前往平叛,而李艺也率大军前来汇合。
唐军尽管人数上的占有巨大优势,却仍被实力弱小的刘黑闼击溃,李艺也退保藁城。猛人碰到猛人,薛万彻心中不服,向刘黑闼请战,结果技不如人,被刘黑闼生擒。所幸的是,刘黑闼并没有处死他,只给他剃了一个光头,打发他离开了。
后来,李世民无限感慨地叹息道:“唐朝名将,如今只剩下李世勣、李道宗和薛万彻了,世勣和道宗不能大胜,也不会大败,而万彻要么大胜、要么大败。
为何是这样呢?原因是薛万彻打仗太过冒险,经常以小股骑兵包抄敌后,所谓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薛万彻不光仗打得好,他还具有一个“优良”的品格,那就是愚忠。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消息传来,薛万彻仍然带着2000名东宫侍卫攻打玄武门,似乎还想为死去的太子报仇。直到尉迟恭提着李建太和李元吉的首级过来,他才带着少数人逃往钟南山避难。
不过,李世民却十分看中这样愚忠的人,他安顿好朝政后,立即派人到钟南山把他接回来,并委以重任。
李世民登基后,薛万彻为大唐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战功。追随柴绍出击突厥,取得不俗战绩;追随李靖出征吐谷浑,又取得大胜,将吐谷浑纳入唐朝版图;以行军副总管的身份同追随李勣大败薛延陀……
见薛万彻立了如此多的功劳,李世民欣喜不已,不仅对他加官封爵,还将自己的妹妹丹阳公主许配给他。
可是,薛万彻天生是个粗人,只懂得行军打仗,根本不懂男女夫妻之事。李世民听说后哈哈大笑,为了妹妹的幸福,只好亲自出马,跟他玩握槊的游戏,故意输给他,终于赢得了公主的芳心。
随着薛万彻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开始变得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起来,不仅不拿领导当干部,还对下级颐指气使,仗势欺人。如此一来,有人向李世民投诉,说他违反军纪。
李世民有意袒护薛万彻,当着他的面将投诉书烧掉,还安慰他说:“有人说你和诸将不和,你也是有功之人,朕就不怪你了。”
哪知,他仍不知悔改,依然我行我素,结果又被人投诉了。这一次,连一向老成持重的李勣也落井下石说:“薛万彻身为将军,又是皇家女婿,却屡出狂言,当杀之以明国法。”
李世民也没法袒护他了,只好免其死罪,流放象州,后遇大赦返回京城。
经此一劫,薛万彻理应收敛,可是他仍不消停,对朝廷充满抱怨,屡有不敬之语。
高宗即位后,薛万彻被授予宁州刺史。回京之际,他与房宜爱等人搅和到一起,还握着双拳愤愤不平地说:“我虽然患有足迹,如今坐镇京师,那些鼠辈又能奈我何?”
随着抱怨的加深,薛万彻对朝廷越发不满,甚至有了将李治赶下台的想法。有一次,他忍不住对房宜爱说:“如果国家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干脆立荆王李元景为帝。”
高阳公主也趁机煽风点火,怂恿丈夫立即行动,并联合了巴陵公主、李元恪、李元景等皇室成员准备大干一票,结果事情败露,被朝廷一网打尽,皇室成员被赐自尽,而薛万彻、房宜爱等人被当街处斩。
作为李世民眼中的一代名将,薛万彻前半生是成功的,一生杀敌无数,为大唐的开创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太过顺利的人生未必是件好事,李世民给予他如此多的荣誉,甚至还让他当了皇家的女婿。
当他爬上人生巅峰后,性格上的缺陷暴露无遗:1、目无上级,欺压下级,屡违军纪;2、遭贬后不能正确看待宦海沉浮,日夜怨望,不臣之心昭然若揭;2、欲求不得后,走上极端,怂恿他人谋反,导致悲惨结局。
看来,性格决定命运,至理名言啊!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这个男人叫田中军吉,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日本军人,当年南京沦陷后,他曾用手中的军刀,劈杀了超过三百名中国人,他曾把这个当做自己的战绩和荣耀,日本战败后,他却害怕的躲到了乡下,但还是被捕,1947年,经过审判后,田中军吉被判处死刑,在南京的雨花台被执行了枪决,据说临刑前他都被吓得尿了裤子。
曹操要斩杀吕布,吕布却瞪着刘备大骂:“大耳贼!不记得辕门射戟时耶?”
辕门射戟,是吕布一生最大的亮点。他的这一举动,曾拯救过处于危难中的刘备。
当时,刘备驻兵小沛,袁术派大将纪灵带几万兵士去攻打,但又怕驻在徐州的吕布援助刘备。
杨大将向袁术献计,给吕布送些粮食以拉拢他,在纪灵攻打小沛时,让其按兵不动。这样,小沛便会轻易拿下。
于是袁术就派人带着他的密信,以及二十万斛粮食,前往徐州见吕布 。吕布得到粮食,心中大喜,答应到时不会助刘备 。
小沛兵微粮少,刘备得到纪灵前来征讨的消息,非常惊慌。便休书一封给吕布,求吕布驰援。
袁术送粮,刘备求救,吕布一时犯了难。关键时刻,他与谋士陈宫一商量,还是决定去助刘备。
说实在的,刘备对吕布是有恩的。
吕布杀了董卓后,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追杀,他仓皇出城投奔袁术,结果袁术没有收留他。
他先后又投靠过袁绍、张扬、张邈,但都没有待多长时间。总之,吕布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曹操为报父仇,带兵去攻打徐州的陶谦,吕布便听陈宫之计,偷袭了曹操的兖州和濮阳。
可不久,吕布就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丢了刚刚到手的兖州、濮阳,又一次陷入无家可归的尴尬境地。
在走投无路时,他想到了刚得到徐州的刘备。刘备不顾张飞等人的反对收留了他,而且把小沛送给他屯兵。
刘备收留吕布等于引狼入室,在他与关羽带兵去战袁术时,吕布趁着张飞醉酒,偷袭了徐州城,刘备又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不过,吕布也不是一点不通人情,他对刘备的收留之恩,心中还是有一丝感念的。所以,他占领徐州后,便让刘备暂屯兵小沛。
刘备刚在小沛安定下来,袁术便派纪灵前来报前日之仇,且写信送粮给吕布,让其不要出兵援助刘备。
当时刘备的势力非常弱小,城中只有五千人,根本无力与袁术的几万大军抗衡,便派人到徐州向吕布求援。
吕布与陈宫一商量,便选择去援助刘备。吕布去助刘备,并不完全出于感念刘备收留之恩,主要是怕袁术攻下小沛,威胁到自己的徐州。
吕布带兵刚扎下营寨,纪灵便得到了消息。他急忙写信给吕布,指责他出尔反尔,不守承诺。
吕布的出尔反尔是出了名的,他先给丁原做义子,杀了丁原后又做了董卓的义子,王允拿一个貂蝉做诱饵,又使吕布杀了董卓。
这次被纪灵指责出尔反尔,吕布也有些过意不去了,毕竟收了袁术那么多粮食,再帮助刘备打袁术,实在说不过去了。
可不帮助刘备御敌,小沛必失;袁术得到小沛,下一个目标就是他的徐州。
吕布思量再三,计上心来。他把纪灵和刘备都召到自己中军帐中,做了一个小游戏。
他把画戟插在辕门外,然后对在场的人说:“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若吾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若射不中,你们安排厮杀!”
吕布不愧为是三国第一猛将,距离一百五十步之遥的画戟小枝,被他一箭射中!
双方罢兵了,刘备得救了,“辕门射戟”,也成了吕布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如今被曹操活捉,凶多吉少。他知道刘备仁慈,便哀求道:“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想宽乎?”
刘备明白,吕布这是让自己在曹操面前为他求情,以饶他不死,便朝吕布点了点头。
等曹操进来,吕布又哀求曹操留过他一条命,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却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刘备一提丁原和董卓,曹操便让人把吕布押出去缢死、枭首。吕布瞪着刘备骂道:“是儿最无信者!大耳贼!不记得辕门射戟时耶?”
辕门射戟的确解了小沛之危,救了刘备,难道刘备先忘了吕布的相助之恩了吗?
起初看到《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情节,总觉得以仁义名扬天下的刘备,对吕布却太无情。
只要他一句话,吕布就可以不死,可他不但没有替吕布求情,还在曹操征求他的意见时,强调吕布就是一个不仁不义、恩将仇报的家伙。
由此看来,刘备的确对吕布太冷酷。
可再读三国,仔细想想,吕布的下场是他咎由自取。
在他走投无路时,是刘备力排众议收留了他,可他却趁人之危抢了人家的徐州,让刘备流离失所。
刘备是善良仁义之人,但善良仁义也要带点锋芒,也要看哪些人值得得到你的善意。
所以,对于刘备不救吕布一事,我释然了!
朋友,你认为刘备是不是真的善良仁义?他该不该为吕布求情以给他留下一条命呢?
#重读《三国演义》# #我在岛屿读书#
公元1380年9月,在南京明故宫内,朱元璋怒气冲冲地举着鞭子,对着下跪之人劈头盖脸地抽打。紧接着,庭下站着的百余名穿着短裤,手执木棍的行刑狱吏也得到皇帝的默许,纷纷开始动手,不一会儿,受刑之人就被活活鞭打致死。
受刑人是手握丹书铁券,位列明朝开国三十四功臣之一的朱亮祖和他的长子朱暹(xiān)。
据记载,遭受鞭笞的受刑人要被五花大绑,只露出屁股和腿部,由刑狱吏用特有的打法,“着实打”或者“用心打”,被杖之人因为这两种打法,很少有人能活。
鞭打致死也解不了朱元璋心头愤怒,他又命人将朱亮祖儿子的人皮剥下来,做成“稻草人”悬挂在闹市,让世人以此为戒。念在朱亮祖开国时做出的贡献,朱元璋给他留了全尸。
能让朱元璋不顾身份,亲自出手鞭打,可见这心头大恨,真是万死不足以弥补其一吧!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朱亮祖狂妄自大、自作聪明,做了一件“戏弄”皇帝的事。
1357年,徐达奉朱元璋命令率军攻打宁国,当时宁国的守卫正是朱亮祖。朱亮祖勇猛异常,交战中击伤了猛将常遇春,后来朱元璋亲自督战,擒获了朱亮祖。被俘后,朱亮祖对朱元璋说:“要杀就杀,您若不杀我,我就誓死效力于您!”。
朱元璋随后释放了他。
从此,朱亮祖山一心一意为朱元璋攻打江山。从1363年到1368年,五年的时间里,征讨陈友谅、灭亡陈汉政权、讨伐方国珍、平定广西,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1370年,朱元璋钦定三十四位功臣。朱亮祖名列二十七位。同时还被赐丹书铁券,封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子孙世袭。
如此风光厚赏,这位历经两朝的将领也算是付出了一切,得到了应该得到的荣耀。可是无论战功多么显赫,也掩盖不了他狂妄自大、仗势欺人的本性。
1379年,朱亮祖镇守广州。因为他位高权重,又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很多番禺的土豪都在暗地里尊称朱亮祖为广东的“土皇帝”。
而肚里没多少墨水的朱亮祖也很贪恋土豪送来的财物。俗话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得了好处的朱亮祖摇身一变就成了土豪们的“护身符”,土豪们为虎作伥,欺压弱小民众更加胆大、肆意妄为。
当时番禺县的知县道同,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对土豪们欺行霸市的行为异常愤怒,而每次土豪被抓,朱亮祖都会动用自身的权利干涉道同办案。
道同不屈服,朱亮祖就派人暗中设伏,殴打道同。
道同抓了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竟然动用军队包围县衙,抢出人犯。
在朱亮祖看来,道同处处与他作对。而且朱亮祖也知道,这一次他私自动用军队,道同一定会向朱元璋参他一本。
于是,他自作聪明,动用军马,快马加鞭向朱元璋上了一道诬告县令道同的奏章。道同弹劾朱亮祖的奏章还在路上,朱元璋先收到了朱亮祖的奏章。
朱元璋大怒,下令处死道同。
朱元璋发出诏令不久,就收到了道同的奏章。两道奏章一对比,朱元璋一下发现了问题,后悔不已,急忙派人追回诏令,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朱亮祖抓住这个时间差,害死了道同。
道同为官期间,处处以百姓利益为重,廉洁奉公。他被处斩那天,番禺的百姓自发前去送他,纷纷为道同鸣不平:老天不开眼呐,这么好的父母官就这样被害了!
自作孽,不可活。
朱亮祖自认为耍的小聪明,其实是对朱元璋的一种戏弄。他想算计别人,可是到头来却害了自己,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朱亮祖也是明朝第一个被当庭打死的大臣,想必朱元璋亲手廷杖朱亮祖,其实也是想替道同平冤昭雪吧!从他开始,明朝很多官员都因为这种极端的刑罚,丢掉了性命。#历史人物#
1374年,39岁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到现场。刑场上,高启声嘶力竭道:“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官,死有何惧!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论断。”临死前,更是手沾鲜血,在地上连写3个“惨”字。
围观群众看到此景一片哗然,与周围人窃窃私语:“这人所犯何罪?”“看起来是个文人雅士”“不惧死亡,真乃勇士”······
有了解情况的点道:“他呀,高启,与刘伯温等齐名,文采出众,曾在张士诚手下为官”。
话音未落,前方一阵熙熙攘攘,朱元璋竟亲临法场,观看高启斩刑。
众人跪拜之后,朱元璋稳坐于监斩之位。
朱元璋看着不远处的高启,问向一旁的监斩官“可到行刑之时?”“回陛下,已到。”
“行刑!”随着一声令下,高启被斩。刽子手查看时,发现高启竟然未死。大惊之下,立即上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生抗敌无数、暴怒异常,面对此异状,浑不在意“将之大卸八块,必不得活”。几乎昏厥的高启,经历了新一轮的砍杀后,终闭上了他豪气干云的双眼。
刑场上鲜血淋漓,朱元璋见高启已死,不再留恋,下令回宫。皇帝的仪仗缓缓离去,留下一地的萧条与议论。
身为皇帝,臣子百姓万事莫敢不从。朱元璋却放下皇帝身段与一才子计较,与他小气多疑的性格息息相关。
其一是高启效忠过张士诚,却不愿效忠大明。
高启出生富饶,父母双亡。从小过目不忘,年纪轻轻就成了苏州赫赫有名的才子。
据吴称王的张士诚听说高启才名,诚心相邀,共图霸业。高启初始不肯,奈何张士诚被拒后仍再三拜访。
高启只好答应,在张士诚处做官三年后,高启认为张士诚无夺天下守天下之大才,加之厌倦官场生活,辞官隐居青丘。
不久,朱元璋统领天下,大明急需大批人才报效国家。于是发诏布告天下,广纳贤才,高启亦在征召之列。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进入大明朝堂,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令其主修《元史》。
高启才高,深受朱元璋赏识。朱元璋下旨宣高启进宫,“爱卿有大才,朕需要你一同治理江山社稷。擢升爱卿为户部右侍郎,立即接旨上任吧”。
殿下的高启不愿,斟酌片刻道:“微臣年弱,一心田园生活,不愿再入朝为官,况朝中有才华者比比皆是。恳求陛下准许臣回青丘种田教书,安乐一生。”
朱元璋答应了高启的青丘,为其赐金百两,放其归乡。私底下却很不高兴,多次在侍奉的宫人面前埋怨高启,恃才傲物,不令他满意。
其二,明朝因文字获罪之事盛行。朱元璋看到高启的诗歌《青丘子歌》中“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与《题宫女图》“不闻龙虎苦战斗”,疑心高启借诗词讽刺自己,十分不快。
加之高启不愿做大明的官员,愤而称其“沽名钓誉,不愿为主进忠”。
而让朱元璋直接动了杀心的却是《上梁文》一事。高启被赐金、荣耀归乡之后,就居住在青丘一处。平日教书育人,自给自足。偶有闲情,也是纵横于山水之间,吟诗作赋。
当时魏观在苏州担任苏州知府一职,听说高启在青丘,经常上门拜访,希望高启能长居郡中。两人约见畅谈,甚为开怀,相交也逐渐紧密起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魏观准备重修府治旧基,很是忙碌。快到上梁之日时,请好友高启不吝文采,作一篇上梁文。高启欣然接受。
府治上梁当日,魏观带领众人举行上梁仪式,高启也在一旁观看。
只见房屋前摆好祭品,专人诵《郡治上梁文》,在阵阵炮竹声中结束了上梁仪式。围观百姓喜气洋洋,苏州城一片欢声笑语。
天有不测风云,有小人羡慕嫉恨魏观高启,一封举报书上达天听,奏报魏观高启有谋反之心。
原来魏观修复的知府治所选址正是朱元璋对头张士诚之前的宫殿,高启又是张士诚的旧臣,其所写的《上梁文》中“龙蟠虎踞”直戳中心、冒犯了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立即下旨诛杀魏观。与此事相关的高启也难逃责罚,由于朱元璋的痛恨,甚至被处以腰斩之刑。
一代大诗人1374年于朱元璋面前死于腰斩,用血写就的鲜红的“惨”字似乎在诉说着他的不甘。
公元619年,李渊决定处斩功臣刘文静,李世民苦劝无果,只好提着食盒前来送好友最后一程。临刑前,刘文静悲愤地说道:“高鸟尽,良弓藏,古人诚不欺我。秦王殿下,你也要小心啊!”说完,从容赴死。
刘文静之死,真的是因为功高震主,鸟尽弓藏吗?让我们抽丝剥茧,一起了解刘文静案的前因后果以及隐藏在背后的逻辑。
刘文静祖籍彭城,后迁至京兆武功,史书上说他“伟姿容,有器干,倜傥多权略”,是个才貌双全之人。他在担任晋阳令时便胸怀大志,曾在狱中和李世民谋划起兵事宜,堪称唐王朝的开国功臣。
李渊称帝后,刘文静因功勋卓越受到了赏赐和皇帝的重用。然而,当年晋阳起兵的另一个核心人物裴寂,似乎更受李渊尊敬和重用,李渊甚至邀请裴寂坐上龙床纵论时事,还公开赞叹他为开国的第一功臣。
这样一来,自视甚高的刘文静心中越发不满,认为裴寂才干和功劳都在自己之下,而所处的地位和受受的尊重却远在自己之上,从而对裴寂恨上了。
其实,刘文静和裴寂最初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早在晋阳时二人就是好朋友。有一回,二人同住一个房间,裴寂遥望着远方的烽火,不禁感叹道:“身逢乱世,又遭国破家亡,大丈夫将何以取功名?”
刘文静安慰他说:“世道如此,未来可期,只要我二人同心协力,何患功名不立。”
然而,共患难易,同富贵难。一旦面临权力和荣耀之争,二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刘文静不敢在李渊面前发半句牢骚,却把满腔怒火发泄到裴寂头上。
有一回,刘文静和弟弟刘文起饮酒聊天,因心情不佳,酒醉后开始发酒疯,举刀朝家中的房柱上猛砍,边砍边大声嚷道:“裴寂小儿,我一定要砍下你的脑袋!”
这一幕被刘文静的一个小妾看得清清楚楚,这个小妾因得不到夫君的宠爱而心怀不满,伺机报复。机会来了,小妾立即将所见所闻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并怂恿他去告发刘文静。
不久之后,刘文静就以“谋反”的罪名被捕入狱,主持这桩案件审理工作的是事件当事人裴寂和当时的中书令萧瑀。
李渊这么安排用意明显,欲借裴寂之手除掉刘文静。可是,刘文静的政治敏感度实在太低,认为自己只不过发了几句牢骚而已,罪不致死。
当时的宰相李纲和萧瑀等人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刘文静只是酒后失言,并没有谋反的迹象。连秦王李世民也站出来说公道话:“起兵之初,刘文静定非常之策,事后才告诉裴寂。京师平定后,二人的地位和待遇天差地别,他难免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意。”
应该说,李世民的话比较客观公正,李渊似乎被说动了,犹豫徘徊了很久,不能决断。这时,裴寂不失时机地劝道:“刘文静才略甚高,非常人能比,而且此人心高气傲,手段阴险。如今天下未定,留下来必然后患无穷。”
这么说已经不是想好好讲道理了,摆明就是赤裸裸的迫害。不过,裴寂的话说中了李渊的心思,他当即下令处死刘文静。说你有罪就是有罪,没罪也是有罪,理由随便找,有权就是任性。
刘文静之死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因是刘文静的性格过于冲动,容易意气用事。他明知和李渊的关系比不过裴寂,却执着于争强好胜,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当然,性格方面只是次要原因,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让李渊痛下决心除掉刘文静的原因,是缘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俩之间关于皇权的斗争。
李世民和刘文静一样都颇有才华又自视甚高,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李世民在刘文静案发后公然为其辩解,正好暴露了他内心对于自己功勋卓越却得不到太子之位的不满,所以这不仅没有帮到刘文静,反而起到了火上加油的反效果。
事实上,晋阳起兵后,虽然明白自己并非长子,李世民仍然注重培养自己的势力集团。这一切,李渊看在眼里,为了防止以后兄弟之间为争夺储位而互相厮杀,李渊不惜背上“谋杀功臣”的罪名将刘文静处死,目的是“杀鸡儆猴”,给蠢蠢欲动的李世民一个警示。
李渊的目的达到了,在刘文静一案中,受到最大震动的当属秦王李世民。令李渊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事引发的结果和他的初衷截然相反,李世民开始明白他与皇帝的关系不仅有父子关系,还有君臣关系。
感受到危机的李世民没有停下夺权的脚步,他深刻地认识到倘若不获得最高权力,自己的生死荣辱只能掌握在别人手中,刘文静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随着刘文静案的终结,李渊父子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这也为李世民日后以暴力夺取政权,发动玄武门之变埋下了隐忧。
贞观三年,李世民正式为刘文静一案平反。时隔十年,此案总算尘埃落定,刘文静也该含笑九泉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本文荣誉行刑官,荣誉行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