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陕西有哪些地方戏?

陕西有哪些地方戏?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陕西有哪些地方戏?

陕西的戏剧是中国种类最多的省份,影响了中国戏剧的发展,粗略数一下有:秦腔,眉户,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同州梆子,关中道情,陕北道情,商洛花鼓,汉调咣咣,老腔,加上外来剧种:京剧,豫剧,越剧,晋剧,汉剧,可谓全国剧种最多的省份!自古陕西帝王都,海纳百川,胸怀天下,包容并储,万国来朝,不愧为中国的文化之都!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悠久的文明史造就了众多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二十多种。历史悠久,流传度广的有:秦腔、眉户、碗碗腔、合阳线腔、汉调二黄、阿宫腔、老腔、弦子戏、端公戏、八岔、大筒子、关中秧歌、商洛花鼓、陕北说书、西安鼓乐。

秦腔:又称"乱弹""梆子腔",起源于周,盛于秦,发源于周朝的故乡——宝鸡岐山,凤翔一带。保留古味很多,是戏曲界的源头。

碗碗腔:起源于华阴,华县。详分两种,"灯碗腔"和"阮儿腔"。具体区别:前者以铜碗打节奏并有皮影戏。后者主奏乐器为阮咸。

眉户:惯称"清曲",主要有小曲小调所组成,所以传唱度高!眉户在关中也分两种,一种东路眉户,在华阴华县。一路是西路眉户,在户县和眉县。

汉调二黄:主要集中在汉文化区即陕南区域,由于延汉江发展,又由西皮和二黄结合而成,因此被称为"汉调"。

合阳线戏:即"提线木偶",为合阳独有。民间称"戏猴""小戏"。对表演者要求极高,需要灵活掌握"提、拨、勾、挑、扭、抢、闪、摇"八种技法。没有足够的功夫,无法胜任!

老腔: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央视春晚和谭维维合作过。华阴老腔,最早是属于皮影戏。唱戏者不出现,就是皮影!唱戏者跑到前台唱,就是老腔!这个剧种传唱度低,民间传承即将断代,但极具冲击力。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商洛地区特有,唱腔以商洛地方语言为主,故称“商洛花鼓”。商洛花鼓传承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阿宫腔:属于"北路秦腔",特点是婉转,变化丰富。

八岔:盛行于陕南安康、汉阴、旬阳等地。由湖北"郧阳调"发展来的叫阳八岔,由当地小调为基础的叫阴八岔。这个剧种是清朝诞生的,比较年轻。

前几年,有个朋友,是个秦腔的痴迷者,自己没事了唱,有事了还唱,拿着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唱,抄了古本又来唱。于是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地蹦出个问题——陕西难道只有"秦腔"?自己查阅资料,请教自乐班和剧团的老师,大概有了一个脉络——陕西目前存在的地方剧种,不下20种,目前近半数在传承上都有了问题——不知道还能传承多久。戏曲,是文化凝练后的乳酪,是文化的精髓!目前,我们都在埋头苦干,为了经济,为了生活,我们在抓着我们自认为珍贵的东西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更珍贵的东西——文化的继承!

作为地地道道的陕西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1、秦腔

秦腔,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2、汉调二黄

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南和陇东

3、阿宫腔

阿宫腔,也称北路秦腔,陕西省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之一。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公腔,阿宫腔唱腔委婉曲折,颇有南戏之韵

4、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艺术形式丰富多样,音乐曲调流畅优美,传承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5、同州梆子

一般认为同州梆子即老秦腔,是秦腔的肇始之源,对于各路秦腔的形成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以西安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乱弹)形成以后,它被称为“东路秦腔”,外省称“西秦腔”、“西调”、“陕西梆子”、“山陕梆子”等。

6、陕西碗碗腔

碗碗腔,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小铜碗主奏击节和皮影灯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而得名;板腔体结构,唱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盈,音律细腻声韵严谨

7、安康弦子戏

弦子戏的唱腔板式有[一字板]、[苦平板]、[还阳板]、[文嘹字板]、[二流板]、[卖调]、[踩弦调]、[倒板]、[滚板]、[武嘹子板]十种。起、转、落板都有自身的习惯用法,其落板句最后四字不唱,转为游弦伴奏下的说白,之后结束由众人以虚词帮腔呐号子作结束是该剧音乐的显著特点。

8、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安乐古。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以上是所了解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多提宝贵意见

陕西戏剧历史悠久剧种剧目繁多、有本地剧种和外地流入共有50多种、最主要的有秦腔、眉户同州梆子、阿宫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商洛花鼓汉调桄、弦板腔等等、外来剧种只有京剧豫剧两种还存在、其余的已无有演出团体存在。谢谢邀请、如有不妥请大家添加指正、谢谢!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部分,陕西戏曲也有诸多品类。

以秦腔为主,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

按种类分还有:

1.汉调二黄(陕南花鼓戏) --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 湖北 沿 汉水 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二黄因它是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

2.阿宫腔--也称北路秦腔,陕西省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之一。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公腔,阿宫腔唱腔委婉曲折,颇有南戏之韵。阿宫腔原为皮影形式演出,1960年搬上大舞台,在唱腔、表演、音乐伴奏以及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艺术特色。

3.合阳跳戏--合阳跳戏是陕西省合阳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社戏性质,演出时没有唱腔,不用弦乐伴奏,只用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演出者用“说”和“吟”成“唱”、“白”任务,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较机械的古代民族舞蹈动作。跳戏剧目,多为三国、水浒、西游、封神、杨家将等以武打见长的内容,也有如《玛瑙杯》一类的,被称作“文跳”。跳戏剧本台词简洁,雅俗共赏,多为四句七言。

4.合阳线腔--合阳线腔是指合阳提线木偶戏。合阳提线木偶戏是合阳县独有的古老的传统戏剧剧种,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又称“线腔戏”,俗称“线胡胡戏”。1957年后为了和搬上大舞台由人扮演的大戏相区别,一度曾称为“线腔戏”。合阳线戏,又称"线腔戏",俗称"线胡胡戏"。

5.眉户腔-- 眉户,是陕西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又称 “眉鄂”或“迷糊”,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它的贡调主要由小曲小调所组成,俗称“曲子戏”,文人惯称为“清曲”。眉户戏剧目丰富,行当齐全(眉户、碗碗腔、同州梆子,其行当与秦腔基本相同),俗称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即十三网子。包括了剧种全部角色的性别、年龄和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概括起来则是:生、旦、净、丑,四大类。

6.陕西碗碗腔 -- 碗碗腔又称时腔,曾用名华剧。是一种陕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根据现有史料查证,远在清乾隆(1736-1795年)年间,碗碗腔已相当流行,各种唱板已相当齐备,且产生了有名的剧作家李十三(实为李氏第十四代玄孙李芳桂,系乾隆丙午科举人),及其作品“十大本”。说明了碗腕腔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至少经历了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7.陕西老腔 -- 陕西老腔以皮影为依托,有着独特的声腔体系,它融表演、音乐、诗歌、技艺、美术于一体,因而,又称为老腔皮影艺术,当地老百姓俗称为老腔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之一。老腔有“最古老的摇滚乐”和“原始说唱”之别称,往往把说、念、唱交织在同一个唱段中,每句末的三拍乐节形式,已经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乐句声腔形态,在全国剧种里几乎是绝无仅有。

电影《白鹿原》里曾出现过陕西老腔的桥段,气势恢宏,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8.陕南端公戏 -- 陕南端公戏俗称坛戏、对儿戏。扎根于南郑、西乡和城固、镇巴、宁强的部分地区,流行于勉县、留坝、略阳、安康及川北、陇南地区。是由端公化妆“庆坛”跳神、唱神歌衍进而来的一个戏曲剧种。因其行头简易,一包袱可携,故又称为“包袱戏”。在巴山地区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

9.陕西道情 -- 陕西道情是陕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说唱艺术。因由古代道士念经唱词,诵说道教情理而得名。陕西道情有陕北,关中,商洛和陕南四大流派,亦称四路道情。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演出形式上。陕北和关中道情多为坐班演唱和广场演出;商洛和陕南则主要以皮影戏形式演出。陕西道情主要有帮腔的形式。扮演者在前台演唱,后台附以帮腔,几乎是每两句唱词都要帮腔一次。

10.弦板腔 -- 弦板腔作为皮影形式演出,乐队少而精,文武场面互相兼顾,音乐形式比较单调,唱腔通常都是上下两句反复,“二次板”与紧板更似说唱性的“板壳子”。其相同板式的“板头”和“放板”后的长过门,多为同一主体曲调的加花变异,句中的小过门,基本是吹腔旋律的反复变化和延长。弦板腔板式有10多种,正板(即慢板)是核心板路。

11.安康弦子戏 -- 流行在陕南安康、平利一带的弦子戏,是皮影戏的一种。唱词词格多为十字句、七字句。弦子戏的唱腔板式有[一字板]、[苦平板]、[还阳板]、[文嘹字板]、[二流板]、[卖调]、[踩弦调]、[倒板]、[滚板]、[武嘹子板]十种。起、转、落板都有自身的习惯用法,其落板句最后四字不唱,转为游弦伴奏下的说白,之后结束由众人以虚词帮腔呐号子作结束是该剧音乐的显著特点。

12.陕南汉调桄桄 -- 汉调桄桄为关中秦腔南传汉中后,与当地民俗、语音、民间音乐融汇、整合而形成的具有汉水上游文化特色的梆子声腔剧种。分东路、西路两大流派。音阶为综合性七音音阶。唱腔有欢音、苦音之别,有慢、中、快、散不同板眼、不同速度的板式,包括慢板、二六板、川板、二倒板、箭板、滚板六类。唱腔词格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散句等句式,以十字句、七字句为主。念白包括道白和韵白、引子、诗、板歌五种。唱腔,道白皆以汉中语音为准。演唱除大量单声唱外,还用干唱、伴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形式。

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国内外文化旅游信息;也可留言进行探讨、沟通。

秦腔,老腔,汉调二簧,信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