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米尼弹

米尼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米尼弹

米尼弹,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紧贴膛线,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

米尼弹解决了前装线膛枪装弹困难,滑膛枪射程精度太低的问题,使得步枪超过火炮,成为当时战场上的决定性武器。但米尼弹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只能用很软的合金例如铅制造,这样弹头才易于膨胀。弹头软,击中目标后会马上变形,停止作用很好,但穿透力太弱。

同样为了快速膨胀弹头以闭锁枪膛,发射药只能使用快燃火药,而发射药的发展趋势是慢速燃烧,以便弹头能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以提高初速。

扩展资料:

作用

在拿破仑时代,燧发式滑膛枪的有效射程,最远只有100码,而炮兵发射的葡萄弹和榴霰弹的射程都能超过它,以致火炮成为当时的优势武器。然而,在1861年,滑膛枪被米涅式来复枪所代替。这种来复枪的有效射程至少为500码。

这就比葡萄弹和榴霰弹的射程更远,所以,战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火炮被退到步兵的后面,成为一种支援性的武器,而不再是攻击性的武器了。骑兵袭击步兵就也等于是自杀,因为骑兵还未接近步兵,而大部分马匹和骑兵就已被打中了。

而步兵在500码射程内就开始发射,不必等到100码的射程之内再开火的这种远射程的战斗,使得白刃格斗逐步被淘汰。个人的良好射击技术,比排枪射击更为有效。

而且,为了充分发挥个人射击技术的作用,还要求个人发挥主动精神,并要求集体采取疏开队形。 至此拿破仑时代前的战术逐渐被淘汰干净,战争进入堑壕密布的现代战争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

米尼弹是一种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的锥形子弹头。

米尼弹本是一种前膛枪(从枪口装子弹的枪)的子弹。当时枪的膛线刚被发明,产生的问题是由于膛线的存在使子弹要么塞不进去,要么不能很好的接触膛线。而米尼弹可以做得比枪管小,便于装入,发射时底部的圆锥形的空洞在枪膛压力下扩张,使子弹紧贴膛线。从而解决了带膛线的前膛枪装弹问题。现代气枪仍沿用了米尼弹的结构。

米尼弹是用柔软的金属铅做的,可以浇筑或压制,用带模具的钳子手工就能压出来。

幕末时代,日本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软件”——西式部队编制,同时也大量引进了西方军事技术的“硬件”—— 洋枪。当时世界各地战争频仍,同时间段内进行着好几个相当规模的大型战争,比如拿破仑战争、南北战争等,因而在当时的全球市场,充斥着各种武器、用品直至饱和,一如日本敞开国门后巨量涌进的洋枪。

戊辰战争时,各式各样的洋枪竞相威风,这里简单地予以梳理介绍:

首先,以各种枪械性能的高低排序,从低到高,则有“前装滑膛枪”(前装滑腔铳)、“前装线膛枪”(前装施条铳)、“后装线膛枪”(后装施条铳)三种。

前装滑膛枪的历史悠久,形式大体和战国时代的火绳枪一样、从枪筒发射子弹。戊辰战争时的东国各藩也曾沿用火绳枪,但在滑膛枪中使用率最高的还是前装滑膛枪——燧石式洋式枪(ゲベール铳)。燧石式洋式枪的整体构造,与火绳枪无异,不同之处在于,以打火石作为点火装置代替了火绳。此后,还出现了以雷管点火的新类型。这一形似火绳枪的旧式步枪,成为东国列藩、乃至新政府军一部分藩兵于战争初期极力垂青的武器。

另一种在当时被广泛使用的前装枪,叫做“前装线膛枪”,它与滑膛枪在枪身构造上保有不同:其枪管内部具有膛线;发射子弹时,子弹迫于枪膛内刻有的螺纹线而旋转飞行,从而具备滑膛子弹不具备的、在高速运动中的精确指向性和长久稳定性,使远距离狙击成为可能。另外,在众多描写战国历史的电视连续剧里,各家铁炮部队都是排行成列地攻击敌人,试图以较高密集度的射击来弥补枪械的低下命中率。鉴于此,前装线膛枪的发明不若可说是促进了单兵作战能力的质量飞跃,士兵无须再拥作一团,以弹幕面积决定攻击少量敌人的成果。他们开始具备各个击破或一枪毙敌的战斗能力,随之诞生的,是军事技术的新概念思维——散兵战术。前装线膛枪的发明和使用,促生新战术和新思维,但前装枪本身仍有不足之处:因其构造原因(前装)而导致上弹困难。试想在瞬息万变的生死较量中无法快速填补子弹,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正是前装线膛枪未能很好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知,前装线膛枪的近亲——“猎兵步枪”(ヤーゲル铳)在当时大量装备于会津藩。

前装线膛枪存有装填弹药困难、发射效率低的弱点,在一定程度上被“米尼弹”的发明所弥补。米尼弹的口径比前装线膛枪的枪身直径要小一圈,解决了填弹困难的问题;弹头底部挖了小洞,发射时,燃起使弹头膨胀、紧贴枪膛,在膛线的压迫下,弹头又可以高速旋转而出,命中精度大幅提高。米尼弹,是子弹历史中极具革命色彩的发明。

这种以线膛配合米尼弹的前装洋枪(下文以“米尼枪”表示利用米尼弹的前装线膛枪),是戊辰战争中对战双方(新政府军·反新政府军)不约而同选择的主用武器,使用率之高,令人咋舌。

如果说戊辰战争初前期的主角是“米尼枪”(ミニエー铳),那么,随着战事的深入化、白热化,转而采用“后装线膛枪”的藩军开始日益增多(幕府步兵队传习队,就在鸟羽伏见之战中装备后装线膛枪)。所谓“后装”,是指在枪身后部上弹的填装方式,后装和前装的同类步枪,在性能上有云泥之别,后装枪具备“匍匐上弹” 、“发射间隔被大量缩短”等等特点和技术进步。

但是封掉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