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的家族历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光前的家族渊源、成就的事业、堪为楷模的品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李光前的祖籍在福建省南安县梅山镇的芙蓉村,这个村名的写法是芙蓉,但叫法却是浮墙,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在李氏逐渐向东南迁徙的过程中,有一支从陇西迁徙至河南省的李氏,五代时,他们中又有人从河南迁徙至福建省南安(当时叫武荣)芙蓉村定居。
荚蓉李氏的始祖来此定居前,向原住在这里的村民借水桶汲水止渴,汲水时,水桶的木板突然散开,浮在水井的水上面。
因为闽南话把水桶四周的木板叫墙,所以芙蓉李氏始祖在此定居后,就据此把这里叫作浮墙。
从五代芙蓉李氏始祖到此定居,至明代李氏后裔李汝夏(号白水散人)编写《英蓉李氏族谱》时.因战乱及其他原因,从五代至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芙蓉李氏祖先史料已经散失,无法查考,因此,将可以查考的元代李广孙定为芙蓉李氏的一世祖。
李光前的祖父李于縻,讳植基,属芙蓉李氏第十七世(从李广孙算起),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死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娶妻林氏,生有三子,长子李国再,次子李国候,三子李国针。
李国候,字国专,号阮逸,属芙蓉李氏第十八世。
他是李光前的父亲,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死于民国四年(1915年)。
李国候先后娶过三个妻子,原配黄须娘,很早就去世了。
后来娶侯快娘,再娶林和姊为侧室。
林和姊是厦门人,估计是李国候在厦门做生意时娶的。
黄须娘没有生育,侯快娘先抱养了一个男孩叫李玉麟,后来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李玉荣。
李光前是侧室林和姊所生,原名李玉坤,光前是他的字。
芙蓉李氏从第六世开始,实行昭穆字辈,其排列是:汝自延自、必世为宗、大有建于国、引成斯志、用保孙贻、英贤鼎起、翌赞鸿基。
这就是说,他们从第六世汝字开始,每人必须按昭穆字辈取名,如李光前的祖父李于磨属于字辈,李光前的父亲李国候是国字辈。
到了李光前这一代,本属于引字辈,即本来要在每人名字的第一字,都要用引字取名,但是李光前的父亲,却为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玉麟、玉坤、玉荣,都是用玉字作为三个孩子名字的第一字,这就不属于芙蓉李氏的昭穆字辈了。
但有趣的是.李光前结婚后,所生的孩子又都按照家乡的字辈取名,给他们分别取名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
可见李光前对家乡风俗习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李国候的合胜栈主要经营华侨出入国的住宿和卖给要出国华侨的船票。
可是,当时要出国谋生或当苦力的人大都是一些破产的农民或无业游民,很多人连出国的船票都买不起,而李国候又是一个很忠厚仁慈的人,就答应让他们先欠着,待到他们到南洋有职业,有收入后才寄来还。
但是,欠李国候船票和住宿费的人到国外之后,因工作条件差,收人低微,无力寄钱清还,以致合胜栈的经营不断亏损,最后不得不收盘歇业。
清光绪十九年(1893),李国候认为欠船票和住宿费的人主要去的是新加坡或马来亚,就决定亲自到新加坡向这些欠户讨还。
他到新加坡以后才知道这些欠户在新加坡上岸以后,就分散到新加坡、马来亚各矿山或种植园去当苦力,所以能够找到讨回的还不到所欠的百分之二十,因此就滞留在新加坡经营小杂货店,而李光前也刚好是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出生。
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光前的生母林和姊去世,李国候在新加坡已经有立足之地了,于是他在1903年把李光前带到了新加坡。
到新加坡后,因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李国候就把他送去当地一所收费比较低廉但英文水平却还不错的英印学校读书。
在那里,李光前勤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英文基础。
他与印度学生很合得来,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并学会讲印度话。
为了使李光前不忘学好中文与中国传统文化,李国侯又让李光前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当地华侨办的养正学堂读中文。
1907年,清朝 ... 在南京创办了暨南学堂,招收南洋华侨学生回国就读。
由于成绩优秀,1908年李光前作为新、马第一批华侨学生被录取,回国到暨南学堂就读,两年以后,李光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11年,他又升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深造,后又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深造。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由于局势混乱,清皇朝垮台,学校停办,1912年他又回到新加坡。
在国内三年多的学习生活,不仅给他的中文及数、理、化知识打下基础,也使他对清王朝的 ... 和辛亥革命有了感性认识。
李光前返回新加坡后,先在道南学校及崇正母校任教,并兼任华文报纸《叻报》的电讯翻译工作。
这时的李光前一心想当一名工程师,不久后,他考入当地 ... 所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学习。
在测量专科的三年里,他每天清晨五时左右就要起床出去测量马路、山丘或河流;下午在测量局上课或绘图;晚上则要做作业或温习功课,但李光前不怕劳累,只希望能把知识和技术学到手。
在这同时,他还攻读美国一家大学的函授土木工程课程。
三年后,李光前终于修完这些课程毕业。
这时,李光前的实足年龄已经二十一岁,通过十多年来在中国和新加坡的不断刻苦学习,他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许多内容,为以后的创业和处世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李光前毕业以后,被福建籍的富商庄希泉看中,聘请他加入庄希泉和陈楚南合作在新加坡创办的中 ... 货公司,担任英文财库,处理一些采办与交涉等事务。
李光前认为教育对个人对社会都非常重要。
教育不但能启发人类的智慧,同时,个人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健全繁荣,国家能够富强,也完全是教育的力量。
他极力地提倡振兴学校,普及教育,凡是创办学校或者其他的教育机构,在建设方面需要资助的话,他都慷慨捐助。
因此,李光前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无私的慈善家和尽职的社会活动家,他对兴办文教社会福利和资助抗日救国等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光前用他或李氏基金的名义捐献慈善公共福利事业很多,其中80%以上是用于教育事业。
所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许多中、小学甚至大学都是李光前资助的,有的还是他创办的。
他创办或资助这些学校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分种族,例如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中学的校舍就是李光前捐建的;而马来西亚的第一所 ... 学校创办时,也是李光前慷慨解囊的。
第二是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
就像新加坡福建会馆为解决芽笼地区的华侨、华人子女的就学问题而建设的光华学校就是得到李光前经济上的大力支持,方能于1953年底顺利建成。
该校在建成之初,为感谢李光前的资助,将学校取名为光前学校,李光前看到以后,不肯用自己的名字作校名,并叫人把校牌上的前字拿了下来,最后将学校更名为光华学校。
在李光前捐助的学校中,新加坡华侨中学耗费他的精力最多。
该学校原名为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由陈嘉庚于1918年首创,是南洋建立的最早的华文中学。
从1934年起李光前连任学校的董事会主席16届,是所有董事会主席中任职时间最长的。
在这二十余年当中,他为学校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巨大的物质援助。
上任伊始,他就替学校偿清了七万元的贷款,并捐献了五十万元作为学校基金,使处于经济困境中的学校迅速好转。
他扩建了校舍,增添了许多现代化设施,改善了教学条件,并修建教师宿舍,保障了教师们的安定生活。
所有这些建设经费及日用经费,除部分是由董事会及社会人士募捐而来,大部分是他个人承担的。
此外,他还独资修建了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国专科学馆和国专图书馆,奠定了华侨中学的宏大规模。
在行政方面,他事无巨细,都一一过问;虽然商务缠身,但每次董事会他都参加,并做出指示。
在他的领导下,华侨中学校誉日隆,不仅是新加坡,而且成为东南亚最优秀的华文中学,吸引了各地的莘莘学子,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
1953年,新加坡著名华人实业家陈六使倡议建立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
李光前积极响应,慷慨捐助,从1953年至1957年共捐款一百多万新元,占该校实收捐款总数的百分之十,并每年为南洋大学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1949年,新加坡成立了马来亚大学,培养华、马、印各族人才。
李光前分两次共捐款五十万新元,为该校购置图书文献之用。
1957年,李光前向 ... 提议建造一座国家图书馆,并主动捐献巨款兴建。
该馆主要收藏中、印、马来亚图书,供人们免费阅读。
至今,李光前的名字还刻在大门的壁上。
为了更好的贯彻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更集中兴办、资助文教和科学研究及社会公益事业,1952年,李光前捐献他的大部分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会(后分为新加坡李氏基金和马来西亚基金)。
李氏基金有一个 ... 会负责保管,所有利益都作为教育慈善公益用途。
从1952年至1967年李光前逝世的十五年间,该基金会共捐助给文教、社会公益款项达一千万,造福的人士数以万计。
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除了八间大学受到李氏基金的惠益之外,受到该基金赞助建校的各族中小学,也超过二十间。
此外,每年资助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教育考察研究经费等,算也算不清。
至今,李氏基金会仍然存在并继续贯彻其生前的意愿。
2000年9月,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向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捐赠一百万港币,以此表达海外炎黄子孙对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此外,李光前还先后担任福建会馆、南岸会馆、南安会馆、中华总商会、陇西李氏总会、新加坡福利协会、南益学校、道南学校、光华学校、桥南学校、平仪中小学、宽柔中学、培风中学、华侨中学等社团和学校的董事、主席、会长等职,出钱出力,做了很多贡献。
为了表彰李光前对当地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1957年9月,马来亚柔佛苏丹授予他拿督(Dato)荣衔。
1958年10月25日,马来亚大学鉴于李光前的成就和贡献,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自1962年1月1日起,李光前被聘任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直至1965年11月(因病告退)。
在这期间,他对新加坡大学的建设、发展及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建树良多。
在他告退以前,还向当局建议,设立新加坡大学医学研究所,并捐助一百万元叻币作为该研究所的研究基金。
1964年,马来西亚国家最高元首封给李光前P.M.N.(PANG1IMA MANGKU NE.cARA)的称号。
李光前虽然身在新加坡,但他始终热爱祖国、热爱桑梓,为家乡建设、发展家乡的教育及公益福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早在1939年他就已经在福建南安芙蓉乡创办了国专小学(共有山美第一校、榕滨第二校,董山美第三校和金淘第四校),1943年,他又捐资创办了国光中学。
1952年,他捐资二百多万元,扩建原有校舍,兴建梅山学校,并委派伍资远亲自主持建校的各项工作。
这时期,除恢复和扩建国光幼儿园,国专一、二、三、四小学外,还兴建了国光中学教学楼和宿舍楼十一幢、教师宿舍楼两幢,至1954年,在方圆五百多亩的山坡上,共建筑了平屋和楼房二十五幢。
与此同时,他还捐建了国专医院和国专影剧院,为家乡人民治病和活跃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
1956年,梅山学村已经建成为一个从幼儿园、小学到拥有十一多万册图书及上万件理化实验仪器和标本的中学,从食堂、水厂、电厂到医院、影剧院,从植物园到可容纳六千多观众的体育场闻名中外的学村。
后来,国光中学和小学都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学校,国专医院也成为晋江地区著名的肿瘤医院。
1965年,李光前回到家乡探望亲友,视察梅山学村时,一再勉励师生们努力工作,勤奋学习。
看到家乡及学村的建设发展,他感到无比兴奋。
对陈嘉庚一手创办的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村,李光前始终予以大力支持。
他捐巨资,用来帮助陈嘉庚修复被 ... 飞机炸毁的厦门大学校舍和学校的扩建。
从1951年到1954年,厦门大学先后建成各种楼房二十四幢,相当于解放前全部校舍的一倍。
其中有建南大礼堂、图书馆(成智楼)、生物馆(成义楼)、物理馆(南光楼)、化学馆(南光楼)、教工宿舍国光(一)、(二)、(三),男生宿舍芙蓉(一)、(二)、(三),女生宿舍丰庭(一)、(二)、(三),厦大医院(成佛楼)及海水游泳池和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大操场等。
此外,李光前又与陈嘉庚和陈六使等先后捐资二百八十万港币,修建集美学村中被 ... 飞机炸毁的校舍,增建了一些建筑。
1961年,陈嘉庚去世后,李光前捐资七十多万元,与其他一百多名爱国华侨共同集资三百万元,在泉州华侨大学兴建了陈嘉庚纪念堂。
李光前一生好学,尤其推崇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和兴办教育等工作总是不遗余力,给予支持。
1932年,《南洋商报》从陈嘉庚的公司里分离出来,改组为有限公司,李光前与他的弟弟李玉荣等人任公司董事。
李氏兄弟齐心协力,陆续增加对该报的投资,扩大报纸的版面。
《南洋商报》既报道世界各地和当地经济贸易情况,提供信息,帮助华侨商人经营,同时又积极宣传中华文化。
国难当头之际,他号召侨胞抗日救国,有力地配合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南洋商报》客观地报道国内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维护华侨的利益。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光前积极参加南侨总会筹备工作,担任首届 ... ,并踊跃带头参加筹振活动。
1943年,日寇南侵,新加坡沦丧,李光前被迫羁留美国。
在留美期间,他应邀在美国为同盟国委托哥伦比亚大学的军政人员培训班中任讲师,主讲东南亚政治、经济、地理等概况。
他虽游居异国,却念念不忘祖国的抗日事业,曾利用参加世界红十字会美国分会的工作之机,积极发动侨胞捐款救济祖国的抗日伤员和难民。
他在新加坡的产业全被日军没收,为使家乡国光中学书声不辍,李光前甚至典卖衣物充当学校经费,他致信友人说,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
1965年2月,李光前因患肝癌到中国上海就医时,受到了周恩来 ... 的亲切会见和慰问。
周 ... 赞扬了他在兴办教育、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所作的工作,尤其高度评价了他为促进华人与当地各民族友好相处、鼓励华人为所在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而所作的不懈努力,并与李光前夫妇合影留念。
1967年6月2日,李光前再次病发,抢救无效,病逝于新加坡,享年七十五岁。
当时新加坡各界举行隆重葬礼,其事迹载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著的《世界人物大辞典》、《新加坡南安先贤传》、《南安县志》等书。
李光前夫妇恩爱相守,从没有发生过任何争执,孩子们在充满爱的家庭长大。
而李光前生前所有的慈善机构,都用父亲国专为名,这种敬爱孝顺、不忘先人的态度,使子女们养成纯孝的性格。
李光前有六个儿女,均受过良好的母语教育,然后进入当地高等学府或留学深造。
长女淑琼与夫婿伍元正,同是留学英国的西医;次女淑珍毕业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学文学院本科兼教育学系,毕业后常年服务于教育界;三女淑志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美术教师。
长子成义、次子成智先后毕业于美国宾州大学的华顿金融商业学院,三子成伟曾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工程专业。
三个儿子已经肩负起李氏家族事业的重担。
李成义主要负责李氏基金和南益集团的所有业务;李成智则管理有关种植业的业务;李成伟负责华侨银行和南益集团部分业务,是华侨银行董事局执行 ... 会主席。
他们不但继承了李光前开创的事业,同时也秉承了他勤俭、谦和的品质,他们兄弟三人亲密合作,使李氏家族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现今,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兄弟三人均已是耄耋老人,鬓发斑白。
他们并没有像国内一些大老板,坐拥豪华敞亮的办公室显示其气派,虽年逾八旬,却仍与普通员工一起,坐在无遮无隔的办公桌前,统帅八方商务,日理万机,决胜千里。
他们受其父亲的教示熏陶,秉承急公尚义、乐善好施的家风,言忠信,行笃敬,一样的务实俭朴、不事张扬,一样的不慕荣利、淡泊寡欲。
公司承传着先辈制定的利益机制、制度机制和道德机制,数十年稳健而务实地推行着,历经时代风雨的洗刷和冲击,仍巍然屹立,成为世人景仰的商业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