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诗中的“月”

诗中的“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诗中的“月”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风送远丁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中是多么的难舍,这是诗中的“月”。“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的愁云,那片愁云又把冬天刻画的那样形象,这是诗中的“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酒,出了这丁阳关之后再也没有知心的老友,短短的两句诗句深刻的描述出了深厚的兄弟情义。这是诗中的“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吹来大地又是一片绿茵茵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可见风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这是这是诗中的“风”。“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飞舞的雪花送走了严寒的冬天,又在迎接春天的到来,这是诗中的“雪”。当然,诗中的“月”也是一番别样的魅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作者用宽慰的语气说出了这句诗句,来为明月开脱:人都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诗人既想到了月亮的无辜,又想到了人的情绪,接着油感伤转到了旷达,结构上,由人和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月有圆时,人也有团聚时,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当然作者也是很希望能与弟弟苏辙相聚在一起。这篇古诗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静夜思》,诗中多次提到了明月,用明月寄托作者无边的寂寞和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床前明月光”,诗人李白用平实朴素的简单话语衬托出他的孤单寂寞。为何要“举头望明月”呢?那是因为诗人已经猜到了地上的是洁白的月光,而不是那白霜。如此一个人孤独的抬头望月,更能表现出他极度的思念家乡的情感。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江河白沙,夜晚停泊在秦淮河岸。这是《泊秦淮》中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述的景象,诗人深夜将船舶停靠在河畔,在茫茫沙月和迷蒙的水雾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靡歌艳曲,不由得触景生情,顿时记起了社会的兴衰。诗歌中前半句的环境描写,更加衬托出了对现实的深切忧思。读着诗歌,想象着诗中的皎洁月光,突然是否想念那精致的月饼了,好想此刻飞向那月宫,和嫦娥姐姐一起品诗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