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莫言凭什么战胜村上春树

莫言凭什么战胜村上春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莫言凭什么战胜村上春树

其实这也是很多中国读者的疑问。对中国的许多年轻人而言,他们对村上春树的熟悉程度甚至远超莫言。尽管莫言一直是国内的一线作家,但村上春树这十余年来风头日劲,那套《1Q84》更是文艺青年的必读书目。

莫言获奖后,《新民晚报》调查了近一年来上海书市上莫言和村上春树的销量对比,发现两者差距不小。其中,上海书城从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莫言作品共卖出413本(册),村上春树作品共卖出5761本(册)。莫言作品里最受欢迎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新作《蛙》,卖出260册,村上春树作品里《1Q84》卖出1924册,《挪威的森林》卖出1315册,新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也表现不俗。在其他国家,莫言作品的销量更是远不及村上春树。

不过,畅销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来说未必是什么有利的因素。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看来,没必要再把荣誉授予那些已经享誉世界的作家,因为他们已经足够出名了。他们希望“把世界舆论引向一位完全体现了自己国家灵魂但在国境之外默默无闻的作家”,让国际读者“大吃一惊”。

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瑞典学院长久的骄傲。曾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谢尔·埃斯普马克在《诺贝尔文学奖内幕》中解释道:“第一次,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也许是最后一次,我们有幸发现一个伟大的名字,在它还没有在报纸的栏目中反反复复出现多年以前。”与媒体一样,评委会也喜欢搞搞独家曝料。

当然,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拒绝那些业已成名的作家,否则艾略特、海明威等名家就不会获奖。在很多人看来,莫言这一次之所以能超越村上春树更在于其忠于民族的、民间的故事,对国家民族心灵历史进行深入的挖掘,对人进行细腻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描写。同时,他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又用狂放的想象力建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主观世界。正如授予莫言的颁奖词写道:“(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在微博中说:“为何莫言击败村上春树?因为他更泥土,更有文化的纯净性。而村上更象文化的混血儿,掺杂太多西方的东西,从爵士乐到威士忌,虽然我都很喜欢,但评审还是优先给了莫言。其实没有谁好谁不好。村上要等下一届吧。”

村上春树笔下的渡边、天吾、青豆可以是日本的,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但莫言笔下的“爷爷”、“奶奶”、“姑姑”必然是生长在中国的,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历史感。这也符合诺贝尔文学奖一贯的选择,比如前几年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

林少华说:“村上作品极少出现例如富士山、和服、艺伎、刺身甚至樱花等典型的日本符号,而莫言作品如果从中剔除例如红高粱、高密等中国符号,恐怕就无以存在。换言之,莫言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中国色彩。而这点未尝不是他的优势或使得瑞典学院最终选择他的一个原因。”

莫言觉得自己的作品打动评委会的也正是这一点:“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一、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一直把莫言这个老朋友当成“可怕的对手”,他家里存了一瓶茅台等着莫言获奖之后去喝。很多年前他就预言,如果继他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他看好莫言。因为莫言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立场,“在你的作品里,我经常可以看到作为中国人应是什么样子,我也了解到你目前仍继续在写当代题材的小说”。

这一次,莫言获奖之后,中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版图上的第37个国家,这亦符合其“为全世界的创作而设立”的原则。

凭他自己的本事和团队的协作。

扎根在土地的根,总比天上的云来的更实切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