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中药知母的介绍
知母味苦,性寒,属寒凉药范畴。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知母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
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尿黄,五心烦热,肺痨咳嗽,消渴引饮等症,常以知母配合地骨皮、秦艽、生地、白芍、炙鳖甲、元参、黄柏、白薇、麦冬等同用。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如用黄酒炒也可上行入肺。黄柏坚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知母滋肾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
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
二药常合用可增强其滋肾、坚肾、清热、降火的作用。
天花粉,知母均能清阳明胃热。
但天花粉并能益胃生津,知母兼能滋阴降火。
也有人认为知母苦寒滑降,多用可伤胃肠引起泻泄,天花粉甘凉益胃又能生津,对胃有益无损,主张把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的知母改为天花枌。
用量一般二至三钱。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知母有解热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只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
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
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
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
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
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
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附方】:
①治伤寒邪热内盛,齿牙干燥,烦渴引饮,目昧唇焦:知母五钱,石膏三钱,麦门冬二钱,甘草一钱,人参八钱。
水煎服。(《伤寒蕴要》)
②治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三两,常山二两,竹叶(切)一升,石膏四两(碎)。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猪肉、苋菜、生葱、生菜。(《延年方》知母鳖甲汤)
③治火冲眩晕,暴发倒仆,昏不知人,甚则遗尿不觉,少顷汗出而轻,仍如平人,右关脉细敷,脾阴不足者:知母、黄柏、黄芪、当归身。
水煎服。
(《症因脉治》知柏补血汤)
④治消渴: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
水煎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玉液汤)
⑤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热,下午身凉气爽,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黄柏三钱,人参二钱,麦冬五钱,广皮一钱,甘草五分。
水煎服。
(《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⑥治肺劳实热,面目苦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知母、贝母(去心膜)、杏仁(去皮尖,炒)、甜葶苈(略炒)、半夏(汤泡七次)、秦艽(去芦)、橘红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二母汤)
⑦治肺家受燥,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
水煎服。
(《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⑧治妊娠子烦,因服药致胎气不安,烦不得卧者:知母一两,洗焙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医者不识此病,作虚烦治,反损胎气。
(《产乳集验方》)
⑨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匀。每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药末,放在口里细嚼咽下,随即睡觉。
次日必泻,痰嗽渐止。体弱者,不用巴豆。
⑩久嗽气急:用知母五钱(去毛切片,隔纸炒过)、杏仁五钱(姜水泡,去皮尖,焙过),同煎服。
另以萝卜子、杏仁,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
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以绝病根。
⑾妊娠不足月,腹痛欲产:用知母二两,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⑿紫癜风疾:用醋磨知母涂搽。
⒀甲疽:用知母,烧存性,研末敷患处。
⒁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闷痛,大渴喘乏:知母、芍药、麦门冬、柴胡、泽泻各1g,石膏45g,黄芩、甘草15g,竹叶3-7片,姜,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圣济总录》八味知母汤)
⒂治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地骨皮各10g,常山6g,竹叶6g,石膏32g。水煎,疟疾发作前服用。
(《外台密要》延年知母鳖甲汤)
⒃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于肺经咳嗽宜服,如伤风痰喘,却以寻常伤风药治之:知母、贝母、茯苓、人参各15g,桃仁、杏仁各0.3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如觉腹痛,并服之,立有神效。
(《得效方》二母散)
3知母的食用方法
知母饮
组成:赤茯苓3两、黄芩3两、黄耆3两、知母2两、麦冬(去心)2两、甘草2两。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入桑白皮煎熟,再入竹沥同服。
主治:妊娠心脾壅热,咽膈渴苦,烦闷多惊。
子烦,脉软数者。
来源:《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方》。
知母玉女煎
组成:生石膏15g、熟地9g、麦冬6g、知母、牛膝各Sg。
用法:水煎服,温服或冷服,每日2次。
功效: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症见烦热干渴,头痛,牙龈出血,牙齿动摇,大便时干;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或滑,按之有虚象。
银花知母粥
材料:金银花9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粳米60克。
做法:将金银花、知母、生石膏加适量水煮20--30分钟,弃渣取汁,再与粳米一起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1次,7天为1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期酒渣鼻。
柴胡知母汤
组成:柴胡1钱半、知母1钱半、苍术1钱、黄芩1钱、干葛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川芎1钱、甘草(炙)7分。
用法:上锉作1帖。加生姜3片,乌梅2个,水煎,清晨服,午前又1服。
主治:热疟及瘅疟。
加减:久疟,加人参、当归。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引节斋方。
百合知母茶
材料:百合5g、知母2g、花茶1g。
用法:用百合、知母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效:润肺清心安神。
用途:阴虚内热所致失眠、心悸、头晕、午后低热、手足出汗、面潮红;肺痨咳嗽。
来源:传统药茶方。
知母葛根汤
组成:知母1钱半、干葛4钱、石膏3钱、甘草1钱、木香1钱、升麻1钱、黄芩1钱、南星1钱、人参1钱、防风1钱、杏仁1钱、川芎1钱、羌活1钱、葳蕤2钱半、麻黄2钱。
用法:每服7钱,水2盏,煎至8分,去滓服。
主治:风温,身灼热。
来源:《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知母鳖甲汤
组成:知母、鳖甲(炙)、地骨皮各9克、常山6克、竹叶(切)9克、石膏12克(碎)
用法:上药切碎。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
主治:温疟壮热,不能食。
禁忌:忌猪肉、苋菜、生葱、生菜。
来源:《外台秘要》卷五。
4知母常用配伍
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
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
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
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
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
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知母治病验方】
治伤寒脉浮滑
表有热 里有寒;或三阳合病 腹满 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 面垢 谵语 遗尿 发汗则谵语甚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
或伤寒脉滑而厥 里有热: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上四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 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治伤寒狐惑
咽喉涩痛 口唇破 吐脓血:知母 (焙)一两 石膏二两 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各三分.上四味 粗捣筛.每服五钱匕 水一盏半 糯米一匙 煎至八分 去滓.
食前温服.
(《圣济总录》知母汤)
治久近痰嗽
自胸膈下塞停饮 至于脏腑:知母、贝母各一两为末 巴豆三十枚去油 研匀.每服一字 用姜三片 二面蘸药 细嚼咽下 便睡 次早必泻一行 其嗽立止.
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
(《医学集成》)
治久嗽气急
知母(去毛 切)五钱(隔纸炒) 杏仁(姜水泡 去皮尖 焙)五钱.
以水一钟半 煎一钟 食远温服.
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 为末 米糊丸 服五十丸 姜汤下 以绝病根.(《卫生杂兴》)
治肺家受燥
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
水煎服.
(《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治伤寒胃中有热
心觉懊恼 六脉洪数 或大便下血:知母二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热服.
(《扁鹊心书》知母黄芩汤)
治肺劳有热
不能服补气之剂者:知母(炒)、贝母(炒)等分.
为末服.
(《医方集解》二母散)
治气虚劳伤
面黄肌瘦 气怯神离 动作倦怠 上半日咳嗽烦热 下午身凉气爽 脉数有热者:知母三钱 黄柏三钱 人参二钱 麦冬五钱 广皮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5知母的宜忌
【宜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①《别录》:"多服令人泄。"
②《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
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