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陈华芳
记不清是哪里听来的这句话: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似乎有点儿刺耳戳心,但是话糙理不糙,颇有冲击力地说明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来说是多么重要。缺乏维生素D小孩易得佝偻病,大人易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粗糙,易得夜盲症……身体的健康,也得全面吸收利于身体机能正常运行的营养物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快速生长的关键阶段,如何让祖国的花朵,得到全面的培养,促使他们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的。而适当实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在深刻认识本校各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地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扬长补短,弥补区域发展水平不同而使用统一教材带来的缺漏;在深入研究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现状,本校老师课程开发潜力,本校家长、社区有利于课程开发资源的前提下,大力扎实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校本课程开发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凭此带动教师职业前景的发展,学校特色教育教学的发展,回馈是对学校的期望。
或许有看客会说,此文所谈,不符合笔者身份,说了不该说的大话,可是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了二十年以上的教师,我认为,有这样的思考,即使未必能够改变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未必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因此受益,至少也能够在笔者的一亩三分地里尽可能地努力尝试,星星之火燎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一、 校本课程开发要惠及大多数学生
校本课程无处不在,如上所述,就泛化的概念而言,但凡学校根据本校特点,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的适当删减、增加、改编、整合等等都是校本课程。这个类型的校本课程,自然,全部在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但是,正因为这样泛化的校本课程之普及,在多数师生心目中没有明确的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校本课程”。
事实上,小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认识很有趣,多数是从“羡慕”开始的:
我的同桌写的钢笔字可漂亮了,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要是我也能进硬笔书法社团就好了!
打游戏有什么本事,我表哥会自己编程,自己制作游戏才叫牛呢,我也想学编程!
教室里的“学习园地”,走廊墙上的“书画展板”,到处都有她的作品,听说她是我们学校书画社团的老团员了……
要真正把校本课程普及到大多数学生,让他们从中得趣,受益, 学有所成,就要了解他们需要些什么。谈话法、观察法、问卷法……都是可以有效了解学生需求的方法。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兼顾学生需求相对零散,但尤其重要意义的内容。
不能闭门造车,开设一厢情愿的,甚至与当下时代,与学生需求脱节的校本课程。
二、 校本课程开发不能仅靠“一刀切”
要落实好让校本课程普惠学生的事情,没有点不厌其烦的精神是不行的。小学6年,同是小学生,差异很大,年龄段的差异、男女生的差异、学力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父母重视程度的差异、家庭支持力度的差异、班级差异、教师教学特长的差异、老师重视程度的差异……只有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大多数差异,落实校本课程开发,才可能真是有意义,不然,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浪费时间的“走过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煮好“校本课程开发”这道菜,前期的绸缪准备才是决定性的。切勿“一刀切”图省事,把所有的其他可能性都伤害了!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师资由学校来“烧脑”,不拘一格降人才,本校教师群体中有合适的优先考虑,退休教师中乐于继续发光发热的择优选聘,社区街道里、家长中间,能人异士不在少数,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未尝不可以破格录用,稍加专业培训,就是一把开展校本课程的好手……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违背国家、地方开展课程的相关规定,校本课程开发所涉及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由承担此校本课程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先期拟定,由学校相关部门把关。这个工作量,要做好的话,相对来说是大的,因为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实际调研,谁没有发言权的,把关的部门得高屋建瓴,像行船需要罗盘一样,像盖房架桥需要蓝图一样,方向发生错误,模板发生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影响也会是深远的。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根据学校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违背国家、地方开展课程的相关规定,校本课程落实的具体时间也可以是双向选择的。同一个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开设校本课程,方便不同时间段学生的选择,同一个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规定数额课程。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除了课表上规定的校本课程课时,未尝不可以合理调配早自习、午自习、活动课等时间吧!(是不是笔者一厢情愿,对于学生在校时间的支配有了想当然的想法?)
给与学生和老师参与校本课程较大的自由度,师生的心情是愉悦的,带着轻松愉快的性情,从事自己选择的一件事情,是不是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呢?
三、 校本课程开发要整合多方面资源
都知道百花齐放的好,有时,应着国家倡导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学校也会发出倡议,让教师根据自己之所长,考虑开设以学生社团为教学对象的校本课程。能够有这样的倡议,已经是好的了,至少考虑到了老师个性化之所长,让老师有机会以比较民主的方式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开发中。但是,也因为教师的个性化,单打独斗,很难达到校本课程开发该有的水平,达成课程实施的目标。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要真正有效开发,必须要有高屋建瓴的智囊团队,采用“民主集中”的方式,精选切合大多数学生需求,能够更大程度发挥多数老师教学特长,协调运用家长或社区教学资源的目标课程。
整合,一个看似简单的词语,但是没有深刻的见地,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缜密的分析,没有规范的制度,没有垂范的魅力,是很难有比较高的达成度的。
我校之前开展过的一个校本课程做得就比较成功,得到了参与年级学生和老师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因为校园里果木众多,春夏秋冬,皆成景致,桑葚的四季包给了二年级,石榴的四季包给了五年级,银杏的四季包给了六年级……跟踪观察随时记录起码一年。一年中,画一画,美术老师担纲;观察研究,科学老师负责;采集品尝,综合实践课老师主导;数学课堂上,相机设计本学段问题解决板块;语文老师,承包了课程开发的方案,全程关注每一个课程环节的落实,顺带给学生们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品果”习作……这样的课程整合得好,热闹又不浮躁,普及也很深刻,老师辛苦并升华着,学生快乐并成长着!
四、 校本课程开发不能仅止于开发
打开课程表,似乎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让全部学生都收到了实惠,英语口语、书写口算、社会实践等等,但走进班级,走近学生,是真的吗?这样讲,是不是笔者的情商太低了?可是总不能为了显示情商高,就刻意迎合,说与事实不符的话!且不说这些课程的性质,究竟是校本课程还是地方课程,甚至是国家课程,这些课表上有的课程,有多少是真正开展了所冠名的课程教学工作,而没有变成三门主课的隐藏课时?
进一步讲,学生们有机会走进了校本课程学习的大门,实施的具体过程,课程目标落实的情况,学生对于本门校本课程的阶段性学习情况,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有没有给与恰当的评价,让开展校本课程的老师有成就感,让身在其中的学生获得本门课程学习中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效。
不能要求,像对待语数英学科那样,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是校本课程,就沦落到可有可无,或只要有的,无所谓好坏,这样的境地,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失去了意义,仅仅成为一个标签而已。徒耗时间与精力,还不如舍弃,扎扎实实谋所欲谋。
校本课程开发是好事,有了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迈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步伐。怎样让这新步伐走得坚定有力,稳健清晰,不迷失在绚丽的形式下?那么,落实已经开发,正在实施的校本课程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策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校本课程实效性,形成校本课程在本校课程研究中的有机生长!不贴标签,不玩形式,与时俱进,让校本课程与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共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