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成化帝和万贵妃的那点事,已经有答主说得很详细,我就先不谈了。我想和朋友们聊一聊成化帝处理国政上的一个闪光点:为景泰帝朱祁钰恢复名誉。
明宪宗朱见深是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被宦官王振所惑,亲征也先。他离京后,朱见深便由皇太后作主立为太子。不久,英宗被俘,国家无主,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便做了皇帝,以景泰为年号。他尊英宗为太上皇,却废掉朱见深的太子名号,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很快就夭折了。此后,曾有人提议恢复朱见深的太子名号,景泰帝不仅不同意,而且还重惩了那些提议人。
英宗不久被放回,在深宫里住了几年。后来,趁景泰帝病重,以宫廷政变的方式重新登上了皇帝宝座。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这才得到恢复。英宗复辟后,又当了八年皇帝才死。这期间,他废掉景泰帝的帝号,因此景泰帝死后也没有庙号。而且,他还惩办了一大批忠于景泰帝的大臣,于谦就是被他处死的。这样,朝廷中当然也就没有人敢为景泰帝说话了。但是,人们都清楚景泰帝为保卫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为大明王朝的巩固是立过功劳的。
到了成化三年(1467),有个小小的荆门州学训导高瑶却不怕死,上疏提了十条建议。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希望恢复景泰帝的帝号与庙号。对此,成化帝尚未作出反应,而黎淳则立即上书反驳。他的意思是,不仅要治高瑶的罪,而且要挖幕后指挥者,还要追究当年主张废掉当今皇上的太子名号及被废之后反对恢复的那些人。
黎淳是天顺元年(1457)状元,此时入仕已经十年多,官至左庶子(正五品)。这个职位不算高,但却很重要。其主要职责是辅佐太子进德修业。黎淳原来就是朱见深做太子时的僚属,一步步升至庶子。现在太子当了皇帝,他总想找个机会更好地表现一下,以求得到更迅速的升迁。正好高瑶上疏,他认为时机已到,所以便急急忙忙跳出来,语带杀机地反驳高瑶。"
黎淳此举,是以为朱见深一定还恨着以前反对过他的那些人,只是没有人替他提起,所以才没有发作。现在自已这样一提,一定深得帝心。
上图成化御制《一团和气图》
他的疏章一上,立即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考虑到黎淳的特殊身份,以为必定大有来头,从此将兴起大狱,于是人人自危,满朝惶惶然,政局大有动摇之势。
上图《一团和气图》书法部分
但是,这次黎淳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跟朱见深多年,却还未能深刻了解朱见深其人。朱见深虽然是个恣情纵欲、行过不少弊政的人,但他也明白,他和他的父亲总还有对不起景泰帝的地方。况且当年废太子的事,早已时过境迁,而他自已终于还是当上了皇帝,所以对于那些不愉快的事,多年以来就没有再放在心上了。再说,黎淳这一疏,把满朝搞得惶乱不堪,这不利于巩固统治。于是,他把黎淳召进宫中,当众把他狠狠地斥责了一番,还说:“景泰年间的事早已成了历史,朕并不介意,而且这也不是你们这些当臣子的人该议论的。你上这种奏疏,是想献媚讨好吧?”
上图明茂陵,成化帝和三位皇后的合葬的陵寝
成化帝这样对待黎淳,是顺乎民心的,使很多人喜出望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结果,高瑶不仅无罪,而且因此而青史留名。景泰帝的庙号也得以恢复。朱见深对这件事的处理,历来都受到肯定。
抛开正统史书上的评价,就个人来看,明宪宗朱见深并没有历史书上写的那般不堪。他用情专一,重情义;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
事实上,朱见深被后世评击和丑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专情于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万贞儿。
但是,历史书上对明宪宗和万贞儿的很多说法和描述,都是过分的丑化的。抛开那些传统思想来看,他们两人之间的爱情,其实是相当难能可贵的。明宪宗也是一位值得敬佩的重情重义的男人。
明宪宗年幼时,由于父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自己的皇叔明代宗继位。此后,他的太子身份不但被皇叔废除,自己随时都会有生命之危。在那时候,身边所有人都离他而去,只有那位比他大17岁的万贞儿守候在他身边,用自己的勇气保护他,用自己的母爱呵护他。
万贞儿为明宪宗付出了青春,等明宪宗即位后,他并没有因为万贞儿的年老色衰而抛弃她,反而更加的宠爱她。明宪宗为了万贞儿,不惜与母后为敌,与大臣为敌,与传统伦常为敌。别的不说,单是这点专情,就足以让人敬佩!
在治国理政上,明宪宗也是颇有作为,并非昏庸之君。他在位初年即恢复皇叔朱祁钰的尊号,同时给忠臣于谦平反,仅这一点就相当的难能可贵。同时,明宪宗在内政上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为政宽仁,与民休息,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使得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大明国力得以恢复。
同时,明宪宗期间不得不提一下成就,就是成化犁庭!这是成化年间,明军对建州女真的军事清剿。建州女真经过明军和朝鲜军一个月的围歼,共契寨四五百座,女真人家的牛、马、牲畜茫然一空。战后,明廷将董山等人处死,其弟秦羊等几百名女真壮勇,被谪戍福建等省份,使他们永远身处异乡。建州女真经此浩劫,今后百年也难以再有起色。
首先必须说,明宪宗朱见深,是个被野史黑惨了的皇帝。
特别是放在五花八门的武侠电影里,这位宅在深宫里的明宪宗朱见深,成了十足的昏君一枚。他专宠年长自己十九岁的万贵妃,这么一桩深情事,也被演绎成妖妃乱政的折腾。武侠电影里的大明朝,在他的治下更成了太监横行霸道,好官蒙受冤屈的悲惨世界。事实真是如此?
事实上,当朱见深登基时,他接下来的,就是父亲明英宗扔下的烂摊子。拜明英宗复辟后依然原地踏步的治国水平所赐,明英宗前脚刚驾崩,后脚登基的朱见深,就看到了大明朝灾难频发的场面:西南爆发大藤峡之乱,西北爆发满俊之乱,湖广也爆发了白莲教动乱,北方更有鞑靼不停侵扰,简直是内忧外患一起扑来。被“先皇”狠坑了一把的朱见深呢?当时的表现更叫大臣们捂脸:半点临危不乱的帝王气度都没有,每次看到奏折,都当着一群大臣的面,连叹息带愁眉苦脸。
乍一看去,这位朱见深,就是个无能的皇帝,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证明了他治国的大智慧。首先是别管怎么叹息,该办的事情都不能落下,而在选人断事上,他精准的眼光更是惊到了大家。比如大藤峡之乱,兵部原本制定了层层推进的战略,但朱见深却以其敏锐洞察力,采纳了官员邱浚“直捣黄龙”的建议,果然快刀斩乱麻平定。然后湖广动乱与西北动乱,他更是一边叹息,一边有条不紊部署,果然波澜不惊平定。
而更见证他这一强项的,还有他在位二十三年时,每一次精确的用人。其实在明朝历代帝王里,朱见深也属于命极苦的一位。他在位时,中国的自然灾害频发,南北旱灾水灾瘟疫地震扑面而来,就连富庶的江南地区也是遭遇大灾。十七世纪时,亲历过崇祯年间自然灾害的明朝遗民们都承认,论自然灾害的考验,朱见深时代,简直是“无有酷于此二十三年者”,比明朝灭亡时都严重。
可就是这严重的局面,朱见深却以他甩手掌柜一样的工作方式,成日宅在深宫里不上朝。但不上朝不意味着不办事。他亲手选拔的大臣,比如清官王恕马文升,比如吊打鞑靼的王越余子俊,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以至于朱见深天天宅着玩着,每年接踵而至的麻烦,竟被他不动声色平定。“主昏于上,臣奋于下”的特殊场面,正说明了他精准的用人能力。
而且这个懒皇帝,别看其他时候懒,每当听说国家闹灾时,反应却丝毫不懒,特别是赈济灾民时,户部还没有拨款,他就赶快先用自己的私房钱赈灾。他私人府库里的钱粮,二十三年里几乎全都砸到了灾区。与此同时,明朝的关税改革也是从他这个时代开始,工商业也蓬勃发展。这不动声色的执政智慧,确实十分强大。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说,朱见深,是一个执政有严重败笔的皇帝。
朱见深的治国成就,来自他精准的洞察力与用人能力。但是朱见深的另一个大毛病,就是迟钝的行动力。虽说他选拔了不少人才,个别时候也行动力迅速。但是日常的朝政上,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至于每年的日常国务,都会被积压不少。特别要说明的是,虽说朱见深在位时,选拔了不少能臣,战胜了多次自然灾害。但当时的明王朝,也只是应对赈灾及时而以,各地的水利设施,都是年久失修。终于在他儿子明孝宗登基后,酿出了更加剧烈的大水灾。
正是拜他这低效治理所赐,当时的明王朝,有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绰号,以形容官府行政效率之差。但不管怎么说,这宽松的治理模式,也催动了明朝文化的自由,明朝的诗词书画艺术,也都是在他这个年代蓬勃发展。朱见深本人,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画家,他的《一团和气图》,也堪称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精品。单以书画才华说,朱见深的艺术水平,堪称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三百年间中国帝王里的最强者。
总之,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也值得解读的帝王。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只要一提到明宪宗朱见深,好多人都说他是昏君、暴君,说他是昏君,无外乎说他宠信比他大的万贵妃,破坏朝纲,致外戚擅权,祸国殃民;说他暴君,也无非是朱见深设立西厂等特务机关,重用小人,疏远忠臣,使得朝廷上下奸臣当道,民不聊生。这些毛病,只要是皇帝,多多少少都有。
朱见深登基之初的所作所为还是受人敬佩的,为于谦平反,重用于谦之子;恢复明代宗的帝号,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之后,他的叔叔朱祁钰称帝,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后来朱祁镇复辟登基后,废了朱祁钰的明代宗帝号,又恢复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朱见深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还为朱祁钰重修陵园,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建州女真多次进犯北方边境,朱见深出重拳狠狠地修理了他们,以至于后来的满清政府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轻描淡写,对明宪宗朱见深更是肆意抹黑,使得后人对于朱见深的印象是消极的、负面的。
从元末以来的荆襄流民问题一直困扰明朝多年,朱见深通过红萝卜加大棒子的形式予以妥善解决,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又不得不提到做皇帝的普遍规律,前期英明,后期懒政,朱见深确是如此,不过,他宽宏大度,知人善用,体恤民情,能力超强,也算一代明主。
朱见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一两句话还真难说的清。这些年,草根论史比较盛行,这大概反应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以前只能是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现在在普通人之间也可以评论上一通了。草根论史,大多是一孔之见,很难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这些年,在明清史问题的讨论中,就有明粉和清粉之争。个人觉得如果成了“某粉”之后,对事物的评论就很难公正了。我对此问题的回答,也是个人看法,一孔之见。预先声明。
明代从朱元璋到朱由检,共有十六个皇帝。其中除了开国之初的所谓二祖朱元璋和朱棣英明神武之外。其它的大都平平淡淡。有缺点,也有优点,有成绩也有失误。在草根论史的大背景之下,现今提起任何一个皇帝,都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好者,谓之英明神武,天下无敌;说坏者又谓之一无是处。这样的评价历史,会使读者无所适从。
明宪宗朱见深就是这样一位平常的皇帝,他有缺点,也有优点。做过好事,也有坏事。有的事让人觉的他“恢恢有人君之度”。有些事又让人觉的他“被人蒙弊”,有些昏。这些不同的印象加起来,大概就是他这个人了。
朱见深这些年常常被人提及,与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姐弟恋”有点关系。新潮的人士,把他的姐弟恋演绎成所谓的“爱情”。为正在姐弟恋的人们寻找历史脚本。但我觉得,姐弟恋在现今社会里,没有人说什么,不必拿朱见深来说事。
人的性格有先天的成分。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会起很大的甚至决定性作用。要了解朱见深这个人,我们还是先看看他小时候的经历吧。
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祈镇的长子。他生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也就是1147年。正统十四年,未满两岁的他,就被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在这一年,蒙古瓦剌兴兵犯边。大明皇帝英宗朱祈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蒙古所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发生后,大明朝在于谦的带领下,拥立朱祈钰为皇帝,打退蒙古的进攻。挽救了大明朝。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年仅两岁皇太子朱见深的命运,也就跟着发生了改变。大明朝的皇帝换了,皇太子自然要换。可是,在明英宗和景帝的母亲皇太后的干预下。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还被保留着。这看似对朱见深有利,其实是把朱见深推到了危险之中。景帝上台,必然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皇太后的干预必然使景帝对朱见深产生怨恨。这样坚持了两年多之后,景帝终于还是废了太子朱见深,立了自己的儿子,比朱见深少一岁的朱见济为太子。没想到朱见济没有当太子的命,立为太子之后一年就夭折了。
景泰八年,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重新从弟弟景帝的手中夺回了帝位,登基当了皇帝。第二年改元天顺。并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从第一次被立为太子,到第二次又被立为太子,中间差不多十年时间。朱见深从两岁到十一岁这段时间里,是人的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可是,他的生活却处在危机四伏之中,随时都会有朝不保夕,“意外”死亡的可能。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知道,皇家的孩子从小的成长不是跟着自己的母亲,而是跟着宫女奶妈。在朱见深幼时的生活中,陪在他身边最重要的人应该就是当时一个姓万的宫女,后来的万贵妃。我们知道,宫庭之内,也是势力的场所。当朱见深太子被废(五六岁)之时,在宫中,是应该可以感受到冷眼的。这时候,他内心的依靠,大概就是这个万宫女。在朱见深小小的心里,这个宫女的作用,大概类似于一般人对母亲的依恋。等到朱见深慢慢长大,万宫女就成了朱见深身边的袭人,警幻所授之事大概是免不了要试上几试的。这就是朱见深一生依赖万贵妃的原因。万贵妃之于明宪宗朱见深,是集母亲、情人、保姆于一身的。
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中,表现女人手段利害的时候,让人觉得这女人似乎无所不能。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就以明宪宗的万贵妃为例。她长的也未必多好,手段也未必利害,她之所以能为所欲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的本事,而是因为她把皇帝拿下了。而她拿下皇帝也不是她的本事,而是缘分。想朱见深是个两三岁的小孩时,谁去侍候他,就是谁的缘分。谁和他处的时间长,他的内心就依赖谁。而做为皇帝对一个女人内心的依赖能保持一生,除了说明朱见深多情之外,更多的表现出他内心的软弱。在这一点上,明宪宗朱见深与后来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是很相似的。朱由校也是由于从小受到客氏的照顾而产生依赖,以至终生无法摆脱的。
朱见深对万贵妃的纵容是超出常情的。在他的皇后惩治了万贵妃之后,连皇后都给废了。以至于到了后来,万贵妃因为妒忌,后妃中所以怀孕的,都会受到迫害。明孝宗朱祐樘在出生前后,就差点被她害死。直到五六岁的时候,朱见深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儿子。有一天,朱见深感慨自己无子的时候,太监张敏告诉了他有这个儿子的存在。朱见深非常高兴,立该去见儿子。
父子相逢,悲喜交加。朱见深立刻封儿子为太子,并封其母亲为妃。在朱见深知道了有儿子之后,万贵妃当然也知道了。之后没有多久,孝宗的母亲与太监张敏先后暴亡。毫无疑问,他们都是被万贵妃给害死的。这事难道朱见深不明白不知道吗?可是万贵妃毫发无损。由此可见万贵妃在宪宗心中的地位确实是无人可比的。
从这些事情中,大概可以看出明宪宗朱见深的性格。说他仁慈,似乎也无不可。在政治上,他任用了一些能人,比如商辂。也任用了一些小人,比如万安以献春药的功能当上首辅,被民间称之为“洗屌相公”。明宪宗在政治上的是非和作为,这里就不细说了。百度上看看说得很详细。这里着重谈了点他与万贵妃的关系。从他对家庭和情感事务的处理上,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的。
大明王朝有很多传奇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其中一位,做过瓦剌的俘虏,做过太上皇,也做过弟弟皇帝的囚徒,后来又复辟再次登上皇位,他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有了这样一个传奇的父亲,他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也非常精彩。
朱见深出生后两年,父亲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奉命留守京城监国的朱祁钰被拥立为新的皇帝,作为交换条件,年仅两岁的朱见深被立为太子,以保证将来皇位仍然能够回到朱祁镇一系。
但是权利的诱惑是非常大的,朱祁钰即位之后不仅想保住自己的皇位,而且想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取皇位。于是,景泰三年,朱见深被废太子之位,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被立为新的太子。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古往今来,被废的太子往往前途暗淡,不死于非命已经是烧高香了,能够复位的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朱见深身边的宫女太监都离他而去,唯独一位姓万的宫女对他不离不弃,成了他的唯一守护者,在这艰难的几年岁月中,万宫女成了小朱见深唯一的心灵依靠。
直到景泰八年,明英宗在夺门之变中复位,朱见深再一次被立为太子。
随着朱见深的逐渐长大,他与万宫女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朱见深爱上了万宫女,尽管万宫女比朱见深大足足十七岁,这年纪足以当朱见深的母亲了。
患难见真情,朱见深与万宫女(朱见深继位后被封为贵妃)在患难之中建立起来的感情十分牢固,他们一直相守到老,同一年去世。
听起来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对于后宫的其他后妃来说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万宫女是一个醋意十足的女人,在朱见深即位之后,万贵妃给朱见深生下一个儿子,但是第二年就夭折了,已经快四十岁的万贵妃再也无法生育。这让万贵妃变得敏感和变态起来,自己生不出儿子也不允许别的妃子生儿子,只要宫里有后妃怀孕,万贵妃总会想办法将其堕胎,以致朱见深一度以为自己是不孕不育。
其实,令朱见深想不到的是,此时他已经有一个儿子了,而且这个儿子已经足足五岁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五年前朱见深在视察自己的内库时,看到管理仓库的宫女举止镇定,故而对其产生了兴趣,一时兴起,将其临幸,谁知道这个管仓库的小宫女竟然怀孕了。这当然瞒不过消息灵通的万贵妃,于是万贵妃派人去调查,也许是善心大发,派去调查的人回来竟然说宫女没怀孕,于是这一胎暂时保住了。
但是纸包不住火,几个月之后,宫女生下了一个男孩,得知消息的万贵妃十分震惊,为了弥补错误,她派太监张敏去溺死新生的婴儿,也许是因为万贵妃多年的所作所为早已不得人心,又或者是因为张敏内心的善良驱使,张敏并没有将男孩溺死,反而串通其他太监、宫女和后妃将其抚养在后宫之中,只瞒了万贵妃和明宪宗二人,而且这一瞒就瞒了五年。
所以当明宪宗感慨自己无子时,张敏抓住机会道出了这个真相,明宪宗十分高兴,命人赶紧去将男孩接入宫中,父子相见时儿子已经整整五岁了,而这个男孩后来成了明孝宗。
明宪宗在位期间,恢复了朱祁钰的尊号,为被冤杀的于谦平反,也任用贤臣,隐隐有明君之风,但是他和万贵妃之间的不伦之恋,使得万贵妃扰乱后宫,甚至差点让自己绝了后,所以也是美中不足的。
人物简介: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明史》:“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下图,朱见深作品《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作品构思绝妙,人物造型诙谐,用图像的形式表达了世界和谐的美好愿望。
明宪宗在位期间,恢复了朱祁钰的尊号,为被冤杀的于谦平反,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 在荆襄流民的处理上,恩威并施,方式上可圈可点。
但是他和万贵妃之间的不伦之恋,使得万贵妃扰乱后宫,甚至差点让自己绝了后,所以也是美中不足的。
还有就是他在职期间的三大弊政,也是需要指出的:
西厂的成立。西厂气焰嚣张,成立的当年就连兴大狱,逮捕了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左通政方贤。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从二品,品秩相当高。
皇庄的出现,开创了明代土地兼并的先河。朱见深的皇庄,很快就遍布顺义、宝坻、丰润、新城、雄县等处。上行下效,皇帝既然带头兼并土地,藩王、勋戚、宦官也请求皇帝赐土地,于是有王田、官庄。
“传奉官”-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这一举措对制度的破坏,带来了三个后果:
第一,从此,皇帝视官爵为私物。随意地任用官员,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
第二,传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能力有限,而且不乏奸佞之徒。
第三,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
成化新风指的是明朝皇帝宪宗朱见深执政期间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繁盛所以被这一时期被称为成化新风。
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的继位之路颇为曲折,未成为皇帝前为太子,但在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总由于受太监王振蛊惑亲自出征迎战瓦剌,由于后勤和指挥不当导致惨败,明英宗也被瓦剌所俘获,随后朱见深的叔父朱祁钰继位即明代表宗,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将身为太子的朱见深废为沂王,并改立朱见济为太子,由此朱见深丧失继承帝位的权力,直至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的爆发明英总重夺皇位,朱见深才重为太子,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登基为帝,是为明宪宗。
土木堡之变
继位之初的明宪宗颇有明君风范,政治上,英宗时期,遭受诬陷导致于谦含冤而亡,朱见深继位后,为其平反,将其复官赐祭。因为夺门之变而被赶下台的明代宗,不久被软禁而死,朱见深并未记恨代宗的废其太子之位仇,反而按亲王礼将其厚葬,并追谥其帝号。而在官员任用上,举贤唯才,任用商辂、彭时,由于二人为官正直,因此《明史》评价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由于西厂冤狱不断,成化十八年(1482年),朱见深下令听取意见废除了西厂。军事上,由于河套之患对明朝边境造成了极大隐患,因此朱见深继位后着重解决此事,对盘踞在河套地区的蒙古诸部不断用兵,终于将河套地区收归明朝,解决了套虏对明边境的侵袭。
商辂铜像
经济上,明朝原本奉行的抑商政策在成化年间开始松动,不仅从商人数大增,原本对商人从政的严格限制,在宪宗时期,商人只要通过捐纳的方式便可获得科举考试的资格,而随着经济发展,该时期的社会普遍出现追求奢华局面,闻名于世的成化瓷也是出现在此时期,由于成化瓷颜色蓝中微泛灰青,没有宣德青花的那种里斑,以色泽柔和,淡雅而著称,因而成化瓷被誉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文化上,在进入明代后,中国进入专制主义高度集权时期,但在明宪宗时期,却出现了松动,由此出现了新的学派与思想,如陈献章,人称白沙先生,其“宗自然”、“贵自得”的西乡体系,一举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硬刻板,对于思想的解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政治上的清明、军事上的强硬、社会经济上的发展,因此称明宪宗朱见深执政期间为成化新风。
参考资料:
张廷玉.《明史》
方志远.《成化皇帝大传》
回答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朱见深是个奇特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大明帝国昏暗无比,但他本人并不残忍,也不昏庸,恰恰相反,他性格温和能够明白事理辨别忠奸,能够如此因为他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软弱,他是被迫做的皇帝这一职业,这实实在在是个悲剧。
朱见深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可以总结为:
前期清明,任用贤臣;
后期却开始宠信小人,远离忠臣。
所以功过与否,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回答由互动百科提供,互动百科(www.baike.com)——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