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

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

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

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从目前发布相关规划的城市来看,“人口余额”各不一样。一线城市相对来说“人口余额”不足,城市人口规模的极限越来越近,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

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1

对一些城市来说,人口增长的“余额”已经不多了。

所谓“人口余额”,即每个城市规划设定的未来常住人口规模目标与当前常住人口规模之间的差额。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目前已经发布了城市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至少已经有11个城市发布了相应规划或者征求意见稿,但部分城市的“人口余额”较低,以一线城市为例,总体“人口余额”仅有411.59万人。

“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余额’不多,但是周边的卫星城仍然有足够的增量空间。我认为,未来一线城市会发挥人口集散的效应,当全国人口逐步聚集之后,一线城市会向周边疏散,所以这几年一线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发展较快。”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线城市“人口余额”不足

未来,大城市的人口还有多少上涨空间?

从目前发布相关规划的城市来看,“人口余额”各不一样。一线城市相对来说“人口余额”不足,其中上海已经基本到了人口规划的上限,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人口余额”也在150万以内。

具体来看,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2500万人左右的规模作为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目标。至2050年,常住人口规模保持稳定。而2020年上海市人口普查显示,其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2487.09万人,换句话说,如果以2500万作为目标,上海的“人口余额”仅有12.91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经过严控新增人口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北京人口数量达到2189.3万,“人口余额”为110.7万人。

广州、深圳的'“人口余额”相对更多一些,根据《广州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2020年,广州的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人口余额”尚有132.34万人。《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900万人。202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规模为1756.01万,“人口余额”尚有143.99万人。

这意味着,四大一线城市的总体常住人口“余额”仅为411.59万人。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提升将趋缓?

孙不熟指出,根据相关规划,可以看到各地的措辞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北京提出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提出的是2500万人左右的规模,“左右”意味着这一规模是有回旋余地的。广州和深圳的措辞又不一样,提出按照实际管理服务人口来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中2035年深圳提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2300万人,广州提出2500万人,所以其实是在人口控制的基础上,留有充分的调整空间。

“而且从深圳的例子来看,这些规划对于城市人口是否有刚性的限制并不好说,因为深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一次常住人口都超过了此前的规划。”孙不熟表示。

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近期深圳收紧了入户门槛,学历型人才最低入户要求为全日制本科。

“这其实透露了一个信号,中国城市大规模的‘抢人’已经进入一个微妙的拐点,背后是城市人口规模的极限越来越近,因为城市难以无限制的扩张。”孙不熟表示。

他指出,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经济有规模递减效应,当一个城市达到增长边际的时候,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即人口增加对城市效率的改善微乎其微,但是会带来巨大的成本,比如交通拥堵、高房价、空气污染等各种问题的出现。

“以国际的大城市为例,纽约也曾经迎来一个人口大规模膨胀的阶段,但当总人口达到800万的时候,纽约人口的增长速度就大幅放缓了,而这个城市并没有出台政策来控制人口规模。对中国来说,上海几乎是城市规模的极限标准,因此当一个城市总人口达到2000万时,就能够看到增长瓶颈,这时政府调控是顺势而为。”孙不熟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线城市人口上涨“余额”不多对于房地产也会产生影响,不过也要看各地政策的执行力度。相对来说,北京执行较为严格。

“不过,对于房地产来说,不仅仅要看人口的总量,也要看人口的质量,如果更多的人才流入,哪怕总人口减少,对于房地产来说可能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拥有购房的需求。”张大伟说。

深圳人口余额不足150万2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稳定增长的人口既是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城市福利的最终受益者。近期,成都、武汉、杭州等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纷纷‘出炉’,深圳作为全国最强的‘人口收割机’,10年内新增了714万的人口,也促进了城市各方面的发展。但是高速增长的人口增长率目前已经开始制约深圳发展,增长空间仅有150万,未来深圳该何去何从呢?”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几年,为了增强自己城市的竞争力。多个城市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为了抢到人才,户口、补贴甚至直接给钱和房子。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流动水平进一步上升,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区域和大城市群。其中深圳、广州、杭州、长沙对人口的吸引力最强,近4年的年均净流入人口均超20万。

深圳人口十年增68.5%

七普数据中广东省人口总量达到了1.26亿,成为了31省份中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同时GDP也达到了11万亿,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相较于10年前,总人口增量超过2000万人,增幅高达21%,而全国平均仅有5.38%,在全国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其中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城人口总量超千万人,人口虹吸效应进一步增强。

其中深圳作为广东明星城市聚集了1756万人常住人口,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713.65万人,位列广州第2位,增速达到了68.47%,广东省新增的人口中有超过30%都流入了深圳,相当于10年内增加了一个保加利亚等中等欧洲国家人数。深圳也同样享受了人口流动带来的红利,截止2020年深圳市全年GDP达到2.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与刚开放时小渔村的GDP相比暴增1.4万倍,如今增速也仍保持高位,居四大一线城市首位。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过去,深圳一直秉承“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更是将落户门槛拉到了大专,英雄不问出处,以改革创新思维吸引各方来深创业人群。为了吸引人口,深圳相关部门出台了“降户籍门槛+发放补贴”的政策,吸引了诸多年轻人。

深圳是全省“最青春”的城市。根据七普数据,深圳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5.11%,15-59岁占79.53%,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仅为5.36%,比全省平均值低6.9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值低13.34个百分点。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轻”,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此外,按照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算老龄化社会,深圳离老龄化还很远。

从受教育情况来看,2020年深圳2020年深圳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06.6万,10年间增长了327.6万,人口素质稳步提升。每10万人中有28849人是大学生(大专及以上)。2010年深圳启动“孔雀计划”,之后更提出了《人才安居办法》,给予高层次人才资金、就业和户籍优惠政策,这种降低落户门槛叠加发放补贴的引才模式,成为了全国各地引才策略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