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被催族”的窘境_飞外网

“被催族”的窘境_飞外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被催族”的窘境_飞外网

(0和1是什么梗?0和1是分别指男同性恋中受的一方和攻的一方。攻受出自日本的原始定义中,“攻(seme)”属于主动方,“受(uke)”属于被动方。如今对BL(男同性恋的爱情)系作品中“攻受”关系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攻”为1,“受”为0。随着BL文化的深入推广,也有人会将这一概念用到现实中的BL关系中。) “过完年该找工作了吧”、“年龄不小了,该结婚了”、“都结婚几年了,该有孩子了吧”……这些话犹如“炸弹”,源源不断从父母、亲戚、朋友嘴里说出来。近日,有媒体随机在50名80后中展开调查,称超七成人不同程度被“催”。

春节既为老百姓提供了合家团圆的契机,也提供了社会交往的平台。这里面,既有觥筹交错的欢娱,也有家长里短的温情,还有社会表现的竞技场。在什么都讲求效率和速度的“加急时代”,家庭也不可避免地跟风从众。长辈们对晚辈“焦急的、过分担忧的、唯恐落后于人的”情绪显露无遗,从而演绎了“被催族”的别样生活。

在过往的家庭叙事里,“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感情上的,一是道德上的。子女找工作、结婚生子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生轨迹,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生大事,在传统的亲情观里,孩子只要没有成家立业就始终不算成人,父母有权利也有义务管教和敦促。

在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长辈与晚辈往往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也通常是控制式、高压式的。长辈对晚辈的工作、婚恋、生育问题,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进行指导和控制,而不是真诚地沟通和平等地对话。在权利意识不断彰显、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格局下,这往往会适得其反,引发晚辈的逆反心理。

以催婚为例,当用心良苦的“父母之命”遭遇“剩男剩女”独立自主的婚恋观,父母和子女都会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年轻人不愿像上一代人那样,到了“适龄”便该结婚就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感诉求和婚恋标准。

“被催族”慢人一拍的生活境遇,固然有主观上的价值偏好,客观上的条件差异也不容忽视。社会学观点认为,在婚恋过程中存在一个“择偶梯度效应”,即男性择偶向下找,女性择偶向上找;女性在职场每上一个台阶,在择偶上的选择余地就越小。所以,现代社会婚姻的性别分化明显,高层次的女性和低层次的男性都面临择偶困境。

长辈们善意的“唠叨”,也可能成为“被催族”沉重的压力和包袱。不论是“打太极”,还是外出旅游,抑或租赁男女朋友,都是无奈之举。消除“被催族”的窘境,长辈们要加强与晚辈的平等对话,而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和人生经历强加给晚辈;晚辈们也应加强与长辈的社会互动,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