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母乳性黄疸会出现巩膜、口腔粘膜或皮肤组织发黄症状。
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反应。
母乳性黄疸是指婴幼儿出生三个月内仍然有黄疸。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婴儿出生第4~7天开始出现,持续三个月后再自行消退。它是一种良性疾病,不经过治疗也可以自行恢复。
但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产生胆红素脑病,需要及时治疗对症用药。当发现患儿有明显的皮肤或身体其他部位发黄、厌食、呕吐等症状时,需进行各项检查。比如血常规判断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了解是否贫血,同时还需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和其他检查,判断是否有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产生后不必进行特殊治疗,后期可能会逐渐恢复,需调整母乳喂养,建议按需哺乳。
同时还需监测胆红素水平,可以适当加减喂母乳的量和次数。病情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治疗,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强代谢,降低胆红素水平。
同时还可以采取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能够让体内胆红素代谢加快,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正规系统治疗能让患儿逐渐恢复,后期发展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