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孟非早年工作照

孟非早年工作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孟非早年工作照

孟非是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主持过的节目《南京零距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但是知名主持人之前的工作历程却很艰难,孟非早年工作照的曝光,让大家知道了他之前鲜为人知的工作经历。

第一次转折:高考落榜当工人高考失败,孟非的人生错过大学,拐弯进了工厂。就在当工人的前一个晚上,他还在身为媒体人的父亲同事家过圣诞节。那个“白色平安夜”聚会充斥着文艺中青年,有人弹钢琴,有人表演节目,宾客们就着火腿沙拉喝着香槟。

次日一早,他去一个电视节目报的印刷厂报到,上班第一天的工作就是擦洗保养机器。

中学里的文科“风云人物”脱了外衣穿上工作服,撸起袖子,用蘸上机油的棉纱钻到机器肚子里擦洗。

南京的冬天湿冷入骨,滴水成冰,北风从没有玻璃的窗口刮进厂房,把外面的雪一直刮到机器旁边。

“我已经清楚地知道,社会把我归到另外一个阶层去了。”

孟非说。当时工人们上“大夜班”:从周二晚上一直印到周四早上,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印一回报纸,孟非得在车间门口的台阶上看两回日出日落。工人们的情感朴素动人。因为机器不停,大家轮流吃饭,工友们总是让别人先吃。轮流睡觉时间短暂,但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再睡两分钟”。因为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多睡两分钟,别人就要少睡两分钟。印厂车间噪音巨大,就是面对面也得扯着嗓子喊。10平方米不到的宿舍既住人也堆着印刷辅料。

天冷时有人把臭烘烘的鞋垫放在廉价的电热器上烤,旁边就有人抽烟、吃饭。

“在印厂那段生活最重要的收获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阶级意识。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在这个社会我属于哪个阶层。”

孟非说。20年后主持节目不忘外来务工人员他一直没有忘记和忽视这种感受。

20年后的孟非主持一档“光鲜”的节目,舞台上充斥着俊男靓女,也很难绕过钱财名利,但他还是珍视来参加节目的外来务工人员身上的价值观,“他们有明确、务实的理想,不会张口就说希望公司几年上市、环游世界这种话。

年轻人要有奋斗的目标,不过绝对不能眼高手低。”

第二次转折:20岁差点成残疾孟非的工人奋斗期不到一年他出事了。那天是连续两晚夜班后的最后一道工序:擦洗印刷机。

孟非抓棉纱的左手和机器没有配合好,被拖进了两个滚筒之间。被同事解救下来之后,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举着喷血的手指,躺在医院抢救室门口走廊的地上。

工伤后到电视台“打杂”工伤后,他去江苏电视台干起了临时工,比如接电话,给摄像机电池充电,扛背包机、三脚架之类的杂活儿。

此后他慢慢学会独立做片子,拍一些小专题和新闻,并得过省级好新闻奖,“当时看来是巨大的荣誉”。再后来,有纪录片摄制组到台里找摄像。老摄像们有的因为台里有栏目走不开,有的嫌时间太长,又在新疆拍摄,嫌苦不愿意,孟非去了。

一次,国家体育总局投拍一部中国奥运军团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大型纪录片,一直在台里体育组干临时工的孟非也去了。

第三次转折:从“临时工”到记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红军曾与孟非共事。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当年的纪录片主要以解说词串联,孟非撰写的解说词配上音乐,效果极为震撼。

用孟非的话来说,那部《奔向亚特兰大》“我和我的同事,包括绝大多数时候都麻木不仁的审片领导都看得相当激动。事实上,那段片子无论什么时候看,我都会激动得起一身鸡皮疙瘩。”

孟非的业务能力得到认可,从临时工转正成为记者,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他的魅力也被身边人感知。

“如果穿越到当时的江苏台,推开一个办公室的门,看一小堆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哈喇子直流地听着一个人白话,那个人一定是孟非。”张红军说。在镁光灯下,成功和顺遂总是看得见的。

孟非先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新闻主播,直播一档60分钟的新闻栏目,后来又去选秀类、娱乐类,直到现在。

扩展阅读:孟非参演的电视剧2013年江苏卫视电视剧《新恋爱时代》本色出演2010年本色出演职场时尚电视剧《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