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放线菌病是衣氏放线菌或中型放线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特点是纤维化炎症、脓肿形成和经久不愈的脓窦。致病菌通常是衣氏放线菌和中型放线菌。主要是衣氏放线菌。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性丝状杆菌,外形酷似类白喉杆菌,常见于正常人的齿垢、齿龈周围及扁桃体等部位。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在拔牙、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就可能侵入组织,引起放线菌病,因此放线菌病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常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典型的放线菌病是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脓肿中央有坏死,四周是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组织内有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形成类上皮细胞和肉芽肿。临床上一开始出现红色坚硬肿块,逐渐形成脓肿,溃破后形成多发性脓窦。脓液内含有硫磺颗粒。好发于面颈部,包括颜面、颈、舌和下颌等区域。少数可经呼吸道传入,引起肺部病变和脓胸;或经胃肠道传入,引起回盲部放线菌病。放线菌偶尔可侵入血流,引起放线菌败血症和其他脏器疾病。称非典型性0-1群霍乱弧菌。这些菌株仅能产生很少的霍乱肠毒素,各株生化反应不尽相同,如自巴西、日本关岛和其他国家腹泻流行或散发病例粪便分离的弧菌有些呈缓慢发酵蔗糖,有些不发酵甘露醇,可能为环境中生存的自然弧菌。放线菌病疾病概述有报道可引起爆发流行和散发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有腹泻、恶心及呕吐,少数有发热及腹绞痛,也可有血便或粘液便。病程通常3d以内。能产生霍乱毒素样肠毒素的菌株致病力强,患者病情较重,在体质虚弱或免疫低下者可致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加抗菌素的综合治疗。
外科手术主要是切除范围广泛的病变,由于病变组织血供较丰富,手术时可能出血较多,需准备充足的血液。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对放线菌均有良好疗效。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剂量每日200~500万u,分两次肌注,疗程2~3月。根据各型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和脓液中典型的硫磺颗粒,应考虑放线菌病的可能性。将硫磺颗粒置于玻片上,加工滴氢氧化钾或水,作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放线状菌丝,诊断即可确立。formattext(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