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破制贩假冒书画案告破,假冒书画对社会影响有多大?

破制贩假冒书画案告破,假冒书画对社会影响有多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破制贩假冒书画案告破,假冒书画对社会影响有多大?

近日,在公安部指挥部署下,贵州遵义警方破获一起制贩假冒名家书画案,摧毁3个犯罪网络。这一侵犯著作权案中,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涉及26位名家书画1165幅,齐白石、范曾、启功、李可染等名家书画作品都被仿制,目前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仿制书画作品,找人装裱、做旧,填平时光隧道,之后找相关权威鉴定、作题跋,然后再送去拍卖公司,仿制的书画作品就这样被洗白,甚至获得千万“身价”。仿制者首先对真品有精深研究,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正如一名涉案嫌疑人说:“名家总会有败笔,而仿制者则对自己要求极其苛刻”,老板给了汪某几本画册,让他模仿。从此,他走上了临摹仿制名家作品的道路。

仿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比照范曾真迹临摹出与真迹一模一样的假画。二是凭其记忆发挥或参照范曾出版的画册画样作出假画。仿制画的价格逐渐的从上世纪90年代的百元一平尺到近几年的几千元一平尺。书画仿制后,想要更大地提升“价值”,拥有鉴定证书是重要途径之一。

市场上仿制范曾的假画开始多了起来。商人买画送礼毕竟还是少数,大多的仿制书画则通过拍卖程序洗白,获得数万乃至上千万的“身价”,最终成功流向市场。根据《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办案人员介绍,这使买受人、著作权人难以举证,民事诉讼维权困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它对书画、对人生、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滋养作用。书画造假售假,由来已久,在许多地方存在着。随着书画等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一市场,恶意大量制售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欺骗消费者,这种侵权盗版行为不仅损害了书画著作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甚至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一些本来没名气的人趁机跳出来“打假”,一打假就成名了。市场上的假画太多,人们无奈跑到画家家里去买画,一张四尺整张的画,市场上的假画五百元一张,在画家家里,五万块钱一张,画家收入自然高了。还有一种就是上面例子里面说的,画家认不出自己画的真假,甚至参与造假。

市场上假画与真画的比例是四比一,画家本人屡屡打假多以失败告终,吴冠中前些年打假的例子,最后的结果是拍卖公司只是撤掉作品,吴冠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赔偿。对拍卖行来说,如果是有意以假作真,欺瞒买家,牟取不义之财,理应给予坚决打击;书画界也有主动站出来打假的,但一些“恶意”打假变相炒作的行为,让打假在人们眼里变了质。一些坚决打假的人则觉得打假太难,只好望“假”兴叹。

最后 ,保护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成果,保证一个时代的艺术市场和环境的纯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定要把书画市场造假的不正之风刹住。

在公安部指挥部署下,贵州遵义公安机关历时近半年,辗转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贩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摧毁张某、郑某蔚、汪某等人制贩假冒齐白石、启功、范曾、李可染等名家作品的3个犯罪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字画1165幅,查获一批伪造的印章及各类用于制作假鉴定证书的工具,查扣涉案资金2600余万元。

那么假冒书画对社会影响有多大呢?

书画造假最终伤害的是藏家。书画造假古已有之。古代书画造假先后出现过三次高峰。第一次是在北宋后期,书画市场的活跃,助长了造假之风。第二次高峰是明代中后期,造假地区分布之广、方法和手段之多远远超过了前面任何时代。清末,出现了专门经营字画古玩的市场,古书画造假之风盛行,而且名码标价,促成了书画造假的第三次高峰。

根据知识产权法,假书画所侵犯的是被造假者也就是书画家本人的权益。但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只是在世书画家及其去世后50年内的权益,50年之后,便不在保护的范围;这样一来,法律上的缺憾,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假书画肆无忌惮地充斥着市场,对画家本人除了侵权之外,也造成了其他种种影响。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说,假书画侵犯的更多的是买家的权益。但自古至今,偏有一些买家只要假画不要真迹,因为假画便宜。

我们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整个书画市场,在保护知识产权的今天,保护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