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是什么水平

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是什么水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是什么水平

应该就是鳖版的B21

在开始讨论前,请看一下马司令的原话---“我们现在发展新一代的远程打击轰炸机,将来你会看到的”。其中的关键字“远程打击轰炸机”,就是英文“Long Range Strike Bomber”(也就是LRS-B,现在的B21项目)的精准逐字对应。

本次马司令在G20召开之前,借空军开放式之机,选择两家媒体(一家境内地方、一家境外央视)同时发出这样重要的讯息。按照TG一直以来的传统,肯定不是任性而为,里面选择的语言也不会是随意选择搭配的,应该就是该项目的标准军语定义。

当然,相同定义的武器也可能会有很大区别。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中美两国对下一代轰炸机使用的战场想定和使用定位,就会发现其中许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我斗胆断言一下,TG的新轰就是鳖版的B21。或者更公平的说:是中美两国面对相同的作战地域、类似的战场环境、趋同的使用方式所作出的英雄所见略同式的决策。

首先,两者想定的主要作战地域是同一处:也就是未来中美争锋的核心地区,从中国海岸经第一第二岛链到夏威夷的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区域。中美两国出现问题,一定爆发在台湾、东海和南海三处,其中台湾又是最可能或者说近期唯一可能的地方。

不管是从中国大陆出发打击西太平洋上的美军基地或者关键节点,还是反过来从岛上出发打击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关键目标,其需要克服的地理障碍是基本相同的,这也就决定了两种轰炸机的一系列相关指标,比如关键的作战半径、续航里程等等(B21预估作战半径一般认为在4600公里以内,只有现在最短的B1B的一半)。

其次,双方互为想定的假想敌:B21大概是美帝为TG定制的第一款主要武器系统,反之则必然也是。这也就意味着这两种轰炸机的目标不是暴打小朋友(尽管可能绝大多数情况是用在打小朋友),而是面对一个和自己体量大致相当的对手(这里考虑的是两机服役时段,也就是2025左右的情况)。

既然是没有代差的对手,那面对的必然是有着空天一体的先进侦搜体系,严密覆盖的防空网络,猛烈的地面防空导弹和成百上千的先进战斗机的战场环境,至少在砸开对方的关键节点前是如此。在这样的战场环境设定下,只有把隐形性能放在优先的机型才有成活的机会。传统的B1B或逆火这样以速度为优先的传统机型,恐怕承担不了砸门和前沿潜伏的责任。

第三,两者的使用定位相同:也就是作为主要的常规战略打击力量,突击对方的关键节点和体系薄弱处。这里关键的定语是“常规打击力量”,就像MD对B21的设定里面要求的,该机型一开始不会特别考虑核打击的能力(依据2014年美国空军规划,要求其在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年后具备核打击能力),而重点关注类似战场控制和突击的常规打击能力。

当然,有人会说美帝还有B2和B52扔核弹,所以不用着急,而我国缺乏空基和打击力量,所以必然要求类似B2的洲际打击能力。故而预期新轰是类似B2的大型隐形飞翼。而我个人认为,新轰实际上的定位应该和B21类似,具有核打击能力,但主要还是作为常规力量使用。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从本质来说,中美的斗争还没到冷战中你死我活,不惜生死相搏的程度,双方都没有必须使用核武将对方彻底摧毁的意愿和勇气。在可能的中美热战中,更重要的是打掉对方支撑战争的关键节点,摧毁对方继续战斗的勇气和意愿,所谓“以战逼和”。在这样的战争中,核打击力量的作用小于常规打击力量;

其二、目前在核威慑领域,中国已经拥有可靠的路基移动打击系统(DF31A和DF41),即将(或已经)拥有具备实战生存力的海基核打击力量(094/096系列)。短期来看,在核威慑领域的大项目和相关投入已经足够,需要的是这些项目如期兑现。

相反,在打击第二岛链和更远的对方关键节点(比如迭戈加西亚和新加坡)方面,我方的手段相对有限。现有的DF系列中长程导弹,轰六K加巡航导弹等方式,要么成本高,要么生存力不足,以至于整体火力密度不够威胁不大,向对方施加的压力太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这个即重要又急迫的方向,显然更加有效。

既然有了相同的使用定位,那么接下来的一些指标估计也就相差不多啦。比如说载弹量(大于10吨,小于20吨),比如说弹药类型(小型化的精确制导弹药和定制的空射巡航导弹),比如说要求的隐身和渗透能力(可以潜伏在敌方前沿伺机搜索攻击)等等。

综上所述,有着相似的战场想定和使用定位,这两种轰炸机的可比性就会很大。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很多指标上,我国的新轰与B21应该会是相当近似的。新轰与其说是红色B2或者B1B,不如说将看到和B21打擂台的同类新机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目标相似,不意味着技术和工程实现路径相似。毕竟中美两国的技术底子和以往工作经验不同,现代武器系统开发都不可能是一切从头开始搭建的。任何一方都会试图整合已有的工作、发扬自己的优点,也都很难突破自己既有的基础和局限。

所以,新轰也不可能和B21长得多么像,而是努力基于我方的基础搭建出我们需要的武器。由于当前B21的的性能指标披露的信息相对较多,我们借此来类比想定一下未来的新轰。故而,再斗胆预测一下新轰的一些指标和技术实现方式。

1、基本构型:飞翼布局的隐身轰炸机;这几乎是满足战场想定的唯一选择。除此之外,唯一可能的是类似放大型的J20或沈飞曾经的想象图。但考虑到要满足航程和载弹量要求,这种可能性不大。同时,由于已经基本明确西飞为主负责厂商,就更加可以推测是类似于大飞机的飞翼结构;

2、动力方式:类似B2的四发背负式进气;这从前期八股的重大科技突破中可以看出。而从新轰的立项时间来看,其可用的产品上,基本没有可用双发解决问题的动力选项。而如果改用类似B2的四发结构,无论是西飞用熟了的WS-18(D30国产改进版),还是干脆用改型WS-10,甚至改型WS-20,都有很大的可行性。这一点没法和MD比,人家双发做得到的,我们只好老老实实四发解决;

3、作战半径:4500-6000公里;类比B21的指标,一般认为在3700-4600公里,但考虑到我国四周的战略环境取其上限,也就是加上空射巡航导弹的话6000公里左右。这个作战半径从部署在国内的基地出发,经过一次境内的空中加油,足够对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以及部署在迭戈加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美军基地展开突袭。特别是对澳大利亚北部和迭戈加西亚(最短距离都在4500公里左右)等地,这应该是我方第一次获得对这些地区的有效常规打击能力;

4、载弹量和弹药种类:10-18吨之间;类比B21的指标,根据作战需求和载油情况不同10-18吨之间。主要种类为定制的小型化精确制导炸弹,和可以内置蛋仓的空射巡航导弹。一次出击,炸弹方式可以最多攻击30-40个不同目标(类比B21的要求)。在攻击类似于关岛(3000公里左右)这样相对较近的区域时,可以满载炸弹,一个四机小队的攻击足够短时间瘫痪MD这个主要节点了;

5、起飞重量:最大起飞重量100-140吨左右;估计介于B21和B2之中,由于动力方式的限制,在和B21同等起飞重量的情况下,达不到其载弹量和航程。同时,由于要求的作战半径可以远小于B2,所以可以比B2的最大起飞重量(170吨左右)明显降低。这里也可以看出航程指标的重要性,如果要达到B2的航程指标,那飞机的整体重量肯定真心吓人,制造使用成本肯定非常感人;

至于是否能够实现超音速等等,目前难以判断。个人意见是不太可能,如果能够拿出满足上述指标,成本可以接受,维护性良好,隐身能力合格的产品来,就已经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大飞跃了。放在世界范围内,也可以傲视群雄。再同时实现其他突破,估计难度很大。

最后,试着分析一下这样的新轰服役后,所可能产生的战略战术影响。

首先是战略上的;美帝要围堵TG,单靠自己的基地不行,最近的也在3000公里以外,所依靠的就是中国周边的一批马仔。其中,铁了心和中国对着干的,估计也就是鬼子了(其实这挺好。新账老账可以一起算)。其他各方,连同南韩、菲律宾之流估计也在左右为难之中。而看看南海之后,跳的比较欢的不过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而已。

为什么临近的当事国相对克制,而这两个这么欢?一个重要的因素无非是两个离的比较远,中国的炸弹到不了头上而已。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为美军提供基地和相应支持,有所得无所失。但当新轰服役,一旦确认再这么做,中国的炸弹也可能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估计就得三思而行了。即便最后还是决定投靠MD,MD所付出的代价和防护的投入估计也要高了不少。

其次是战术上的;大家都知道“进攻时最好的防守”。相比于其他进攻方式:和导弹不同,精确轰炸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实现大得多的火力密度,同时避免造成双方核力量的误判;与航母不同,其出发阵地在中国内陆,其安全性和时效性好得多。

其实不用太多的数量,新轰一旦有40-50架的规模,就可以给周边的绝大多数美军基地带来巨大的威胁,逼迫其调配更多的资源加以防御。防御的力量多一分,投入前线的就少一分。一旦连以往认为安全的澳洲北部和迭戈加西亚,MD都需要重兵防守的话,那么相比现在,其力量会被分散到何种程度。哪怕这只轰炸机队并不经常出动,也可以有效缓解台海前沿可能受到的压力。

即便和B21、F22之流对上,新轰也可以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灵活方式。因为,中国周边是自己的主场,地理上天生占有优势。新轰完全可以着力在打击MD漫长的补给线和敢于为其提供支援的仆从国身上。不用刻意去硬碰硬,就照着MD在西亚太的先天弱点来打,效应比应该会很高。

空军司令透露的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是什么水平?

中国空军司令马晓天本周四(9月1日)出席空军开放活动被问到未来中国轰炸机的发展问题时表示,中国空军正在发展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马晓天称,中国空军现在的远程打击能力比过去有很大的提高,将来还会有更大的提高。我们现在发展新一代的远程打击轰炸机,将来你会看到的。

同日,马晓天在空军航空大学接见今年入学的1100余名新飞行学员时说,空军经过在东北白手起家的创建、在朝鲜战场上的成长、在几十年来保卫祖国领空的转战中不断发展,现在进入到转型阶段,正处在由量变积累到质变跨越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是空军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转型建设的目标。

针对中国未来轰炸机的发展,中国军事专家尹卓曾表示,未来的中国战略轰炸机必须具有隐身以及远程攻击能力。尹卓指出,轰-6K是在轰-6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虽然经过现代化改装,如发动机更换、机体改造以及携带武器增强等,作战半径达三四千公里,但它仍然只是中程中型轰炸机,很难将其列入战略轰炸机一类。

尹卓称,战略轰炸机携弹量至少二三十吨,应当具备洲际或准洲际飞行能力,作战半径达五六千公里,武器,最大航程达到1.2万公里,并可通过空中加油,进行全球性飞行。此外,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要求战略轰炸机具备很高的隐身性能,并能够超音速飞行。

尹卓认为,中国未来的战略轰炸机必须具备隐身能力,保证其在较强的航空火力下解决有效的空防。携载的武器应当以远程巡航导弹为主,因为现在对手的航空火力都很强,轰炸机要能在歼击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实施攻击。

中国需要战略轰炸机毋庸置疑,但设计建造什么样的新型轰炸机观点各异。绝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国应瞄准美军B-2,研制一款世界水准的隐形轰炸机。但能够提供洲际飞行,支撑上万公里航程的航空发动机,中国并不具备。在缺乏技术储备和型号基础的前提下,研制隐轰难度极高,且风险巨大。

在中国歼-20等四代机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下,隐形设计不成问题。难的是先进发动机、电子系统以及全球作战指挥体系。世界任何一款装备研制都严格控制技术风险,即新技术所占比例。

目前解放军在基础稍弱,配套不足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新技术研制“高大上”的超音速隐形轰炸机可能性极低。更不用说,研制功能齐全,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隐形轰炸机成本极其高昂,美军目前也仅生产20余架,其轰炸机群主力仍是升级后的B-52与B-1B轰炸机。

不过,采用隐形设计,压缩航程在6000公里以内,以高亚音速巡航,防区外精确打击等能力,对中国空军而言并非遥不可及。因此,解放军新一代轰炸机基于何种定位,采取什么样的外形设计,其技术指标等都是值得期待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