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清华大学教授预言15年后人人都有房子住,你觉得靠谱吗?

清华大学教授预言15年后人人都有房子住,你觉得靠谱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清华大学教授预言15年后人人都有房子住,你觉得靠谱吗?

人人有房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只是住什么样的房子,这就是个很大的学问了。有的人可以住在一平米十几万,几十万的房子,甚至住在价值几十亿上百亿的房子,有的人住在几十个人合住的城中村里,有的人住在像香港居民的劏房:标配:厨房、卧室、客厅三合一,面积小于8平方米。在这样的房子里阳光长期晒不到,阴暗潮湿。租金每平米可以达到300元。

所以说同样有房子住,但幸福指数天地之别。

原创作品

不是【15】年后,目前就实现啦,人人都有房宿,没有听说结婚没有房子住。

还用再等15年吗?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都不同程度的提高,脱贫攻坚战正在再路上。马上看到人民心情喜悦的容颜。

清华大学教授预言15年后人人都有房子住,你觉得靠谱吗?

一、15年后人人都有房子住

前不久,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15年后我们将会实现人人有房住,也就是到了2035年我国居民就可以满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要知道,我们“房住不炒”的目标不就是“居者有其屋”吗?难道说15年后就能实现这一目标了?

小黑认为,这位教授的预言,或许是说人人都在城市里有房子住,不止包括商品房,也包括各种保障房。当然,不会包括农村宅基地和各类小产权房。如果真把城市和农村的所有房子都算上,其实现在我们都已经实现“人人有房”了。年轻人即使自己没房,但父母有房;部分人城市里没房,但农村有宅基地。因此,15年后人人都有房子住,大概率是指在城市里有房,或许也真的能实现。

二、为什么说15年后“人人有房”或能实现

现在的房价那么高,很多人都在高呼“买房难”,为什么我们还觉得15年后“人人有房”能实现呢?

首先,我国房地产已经“供大于求”了。按照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计算,我国现在的房屋面积已经够30亿人住了。据央行报告,我国人均也已拥有住房1.5套。仅从数据来看,我国楼市总量已经“供大于求”了。但我国房产供需分布还存在不平衡,一方面,有的人拥有两套或三套甚至更多房产,而有的人却一套房都还没有;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购房需求依然旺盛,三四线城市住房空置率却奇高。因此,要实现“人人有房”,或许真的还需要15年时间。

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市民增多。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已经达到了60%以上,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偏远地区“合村并镇”,城镇居民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人越来越少,无论是地方统一规划建房,还是自购商品房,新市民都能逐渐实现“有房可居”。

最后,保障房体系不断推进,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现在的大城市中,也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是新迁入这个城市的新市民,或是到这个城市打拼的人。仅凭他们打工的微薄收入,在城市中购买商品房是很难的,而各地不断推进的保障房建设,比如共有产权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就为这群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至少来说,让他们实现了“有房可居”的梦想。

当然,城市在发展,15年后,依然会有很多人有住房需求,同样会有很多人抱怨“买不起房”,但不用太担心,15年后的房价走势尚未可知,是涨是跌谁也说不清。

综上所述,清华大学教授预言15年后人人都有房子住,这个说法或许真能实现,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供大于求”了,房子已经不缺了,即使买不起房,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也能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至少“居者有其屋”还是有可能会实现的。

我是小黑,房地产资深从业者,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关注“文说楼市”,更多精彩好文等您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清华大学教授的预言不科学、不严谨。

如果做个严谨些的预测,必须做出如下具体的限定:

1.什么叫住?

清华大学的教授说的住是指什么?现在很多人也有房子住。这里面,有租住,也有暂时寄居,住的概念很多。清华大学教授在预言之前,应对他说阐述的住有明确的说明。

2.房子在哪里?

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搭个茅草屋?还是在五线城市买的没有邻居的鬼屋?或是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买的学区房?天上地下,千差万别。这么重要的约束条件避而不谈,做什么预言啊?

3.房子的性质?

我国现在有商品房、政策保障房等多种性质的房,有全产权还有和国家一起的共有产权,价格相差很大。清华大学的教授也不管这些,就能一概而论也是钦佩。

4.多大面积的房子?

10平米也能住,100平米也能住,上千平米的别墅也有。清华大学教授说的所谓房子是要抛开居住面积空谈吗?那10平米能住着舒服吗?

所以,我觉得清华大学教授这个预言非常不靠谱。

中国人口数量和房产数量关系问题,小学生都知道。

这个还用预计嘛,现在有几个人没房,只不过大家对所谓有房的定义不同罢了。

谁讲的?去问问教授依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