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交半零落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知交半零落”的意思是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
出自《送别歌》——近代-李叔同。
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译文:
在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之处。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
作品影响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参考资料来源:
大意为:好朋友大多已漂泊各地,不知去向。
这是弘一法师《送别》中的一句,被用于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作者林海音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林海音的小名)即在北京长大,直至1948年返回台湾。此句表达了她对在北平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无限留恋与怀念,北京是林海音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历历往事。
如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见时来,来时莫徘徊……”“小英子”喜爱的歌声还在耳边,林海音却已乘鹤西去。
这句解释为:好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它是弘一法师《送别》一词中的一句,被用于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作者林海音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林海音的小名)即在北京长大,直至1948年返回台湾。此句表达了她对在北平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无限留恋与怀念,北京是林海音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历历往事。如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见时来,来时莫徘徊……”“小英子”喜爱的歌声还在耳边,林海音却已乘鹤西去。
这句解释为:好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它是弘一法师《送别》一词中的一句,被用于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作者林海音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林海音的小名)即在北京长大,直至1948年返回台湾。此句表达了她对在北平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无限留恋与怀念,北京是林海音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历历往事。如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见时来,来时莫徘徊……”“小英子”喜爱的歌声还在耳边,林海音却已乘鹤西去。
是骊歌里面唱的吧,应该是与知心的朋友分离了
这句解释为:好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它是弘一法师《送别》一词中的一句,被用于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作者林海音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林海音的小名)即在北京长大,直至1948年返回台湾。此句表达了她对在北平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无限留恋与怀念,北京是林海音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历历往事。如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见时来,来时莫徘徊……”“小英子”喜爱的歌声还在耳边,林海音却已乘鹤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