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俞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腰俞穴的概述1、定义腰俞,经穴名。出《素问·缪刺论》。别名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属督脉。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
2、别名
背鲜、髓空、腰户、腰柱、髓俞
3、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
4、主治疾病
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
5、穴位解析
腰即腰部,俞即输注,此穴在腰部,是经气输注之处,故名腰俞。
胁之下、胯之上为腰,居身之中。俞为腧之简,腧为输之变。输者,通达传送也。穴在脊椎第21椎节下间腰眼处,居腰部冲要之地,为腰部经气注输之处也。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谓:“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本穴乃其外线循行之初步。由长强上行越过尾闾,透出荐骨之下,由此而上乃腰之分野,此处为腰之输气处,为全腰之俞。
试将腰部扭转,本穴如户下枢轴(腰背督脉诸穴,皆具枢动能力,本穴居下代表全部),以功能而论,本穴能疏解腰部郁滞之气,故名腰俞。
腰俞穴的取穴方法
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俯卧或侧卧取穴。
俯卧或侧卧,正当骶管裂孔中取穴。
俯卧或侧卧位,先按取尾骨上方的骶角,在与两骶角下缘平齐的后正中线上取穴。
快速取穴:俯卧,后正中线上,顺着脊柱向下,正对骶管裂孔处即是腰俞穴。
腰俞穴的解剖位置
腰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尾背侧韧带、骶管。
有骶中动、静脉分支。浅层主要布有第五骶神经的后支。
深层有尾丛。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骶尾背侧韧带→骶管。
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
腰俞穴的疗法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一般向上斜刺0.5~1.0寸。
艾灸方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腰俞穴的配伍
腰俞穴配长强治腹泻不止。
腰俞穴配次髎、中极、关元治盆腔炎。
腰俞配长强、膀胱俞、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髋胯痛。
腰俞配环跳,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冷风冷痹,髋部寒痛。
腰俞配照海,有益肾调经,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经闭,经少,小腹胀坠。
腰俞配悬钟,有强筋壮骨的作用,主治足痹不仁,足痿软不用。
腰俞配百会、大肠俞、承山,治脱肛。
腰俞配大椎、身柱、神门,治癫痫。
腰俞配环跳,治冷风冷痹。
腰俞配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治腰脊强痛。
腰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腰俞穴有强腰脊、理下焦等作用。
腰俞穴具有调经清热、散寒除湿的功效。
腰俞穴为腰的输气之所,主治腰髋疼痛、腰脊背不得回转等腰疾,有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之功。
凡腰疾之转运不利者,可以取此穴。他如沉滞委楚之症,则非所宜,当求其罹病之本也。
腰俞穴又与肾经沟通,腰部有疾,求之于肾,故俗称内肾为腰子,因之此穴又名腰户。
养生家盘膝运腰时,以本穴为全腰柢础,左右前后反复盘旋,可使两肾生热,添命门之火。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
乳子下赤白,腰俞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髋疼,腰脊强不得回转,温疟痎疟。
《针灸大成》:主腰胯腰脊痛,不得俯仰,温疟汗不出,足痹不仁,伤寒,四肢热不已,妇人月水闭,溺赤。
《针灸聚英》: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其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