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什么是涎石病
涎石病是一种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可以发生在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小涎腺导管和腺体内,通过引起唾液分泌受阻,激发炎症改变,造成一系列病症。
涎石病是引起唾液腺炎症主要原因。
涎石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的可达十余个,大小不一,小的砂粒大小,大的可达枣核大小。
外形不规则,可以是圆形、梭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外形。颜色多为黄色,也可以是浅黄色或者褐色。
颌下腺结石病例中, 无明显性别差异, 男性可略多于女性。
左右两侧均可发病, 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好发年龄为20~ 60岁, 主要原因与颌下腺的增龄性变化致涎液流速下降有关。
60岁以后颌下腺液的黏稠度明显下降, 涎液变得稀薄, 因此结石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多数颌下腺结石为单发, 约13%为多发。
涎石的发生率下颌下腺85% 腮腺14%,舌下腺和小涎腺的少见,偶有病例报告。
涎石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少数为多角形的硬性团快, 表面灰白或为浅褐色, 剖面为同心圆样结构, 一个或多个核心, 核心中有时可见坏死的上皮细胞样和细菌样结构, 有时可见外界异物。
颌下腺结石可被认为是磷酸钙的一种不纯形式,基质为唾液蛋白, 核心可以是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 在结石形成过程中钙、磷、氧及少量氟元素以层状方式沉积多表现为过饱和的磷酸盐沉淀析出, 呈现泥沙样结构。无机质的沉淀和有机物的附丽相互促进形成涎石。
多数学者认为颌下腺结石是以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异物或细菌分解产物为核心,钙盐沉着而形成; 亦有学者认为, 存在作为核心的固定物质及炎症引起的涎液性质改变和钙盐沉淀是成石的重要条件。
2涎石病怎么治疗
1.磁共振涎管造影(MRS)与磁共振仿真内镜
MRS利用重T2加权效果对含水器官显像的原理,流速慢的或停止的液体的高信号和实质性器官低信号对比,降低了高信号液体的背景信号,从而使管道系统得到很好地显示,还可以做出磁共振仿真内镜的图像。
2.涎腺内镜技术
涎腺内镜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初借鉴泌尿,肝胆外科等外科微创检查治疗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直接观察导管内组织病变,诊断导管内的组织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
近年来涎腺镜的应用为涎石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对位于导管后段的结石和颌下腺阴性结石可以使用涎腺镜取石, 除可以保留腺体外, 术中还可进行充分的导管系统冲洗, 并保留导管长度和解剖位置, 有助于腺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介入学方法。
在内镜引导下或者影像引导下,用取石篮或抓钳取石,主要可取出较小的和活动的涎石,影像学引导多在B超或数字减影下用取石篮或抓钳取石,器械工作端较内镜下灵活,但影像定位没有内镜下清晰。然而,涎腺镜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其只能观察腺体的主导管、叶间导管及部分小叶间导管, 不能进入更细小的分支导管及腺泡结构以观察其受累程度。
3.涎石的碎石治疗
涎石的碎石治疗包括体外碎石和导管腔内碎石。体外震波碎石:利用体外碎石机由超声引导聚焦,对于单发结石,直径小于7mm的效果较好,腮腺结石较颌下腺结石排石率高。
涎腺导管腔内碎石:由内镜或影响引导碎石,碎石工作段为探针状,原理有液压和激光两种方法。通过碎石,可以将一部分以往需要手术取石的病例转化为保守治疗的病例,使结石自行排出。
3如何检查涎石病
一、实验室检查易血钙浓度较正常高。如并发感染,化验血象可见白细胞数增多。
二、X线检查用咬合片检查口底,在片上出现射线阻射区即可确诊。下颌下腺导管较前部的涎石应选摄下颌横断饸片,下颌下腺导管后部及腺体内的涎石应选摄下颌下腺侧位片。
钙化程度较低的涎石,即所谓的阴性涎石,在X线片上难以显示。
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做唾液腺造影检查,涎石所在处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充盈缺损。对已确诊的涎石病患者,不做唾液腺造影,以免将涎石推向导管后部或腺体内。
4涎石病的饮食注意
一.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生吃瓜果要先洗干净,然后用开水或凉开水冲一冲,以防吃入蛔虫及残留农药。养成不喝生水喝开水的良好习惯。
二.要多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白菜等,平时应多吃些香蕉、苹果等水果。
三.要用植物油炒菜,所吃的菜以炖、烩、蒸为主。
四.要常吃些瘦肉、鸡、鱼、核桃、黑木耳、海带、紫菜等。
五.要多吃些能促进胆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有汁胆作用的食物,如乌梅、玉米须(泡茶慢慢喝)。
六.要吃旱餐,不可让空腹的时间太长。
5引发涎石病的原因
涎石形成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多种学说。
涎石多发于下颌下腺于下列因素有关;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涎液富含黏蛋白,较腮腺分泌也黏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
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涎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
此外,下颌下腺结石可能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联: 全身因素:有研究证明在134个病例当中,下颌下腺结石症的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结石症者8例,占6%,这一比例显然高于一般人群结石症的发病率。
其中胆结石6例,肾盂或输尿管结石2例,表明患者的体制状态,即全身的钙磷代谢异常可能参与下颌下腺结石症的发病;舌系带过短:3例患者伴有舌系带过短,附着靠前。舌系带过短影响舌体自如运动,不利于口腔清洁,又有可能使涎液流动状态改变,涎液中的矿物质易于沉积而发生结石;134例中有1例患者伴有下颌淋巴结上皮病。下颌下腺分泌能力降低,可导致腺内多量微结石形成,后者沉积扩大,可发展为涎石症。
总之,下颌下腺结石形成的原因很多,不同病例可能有不同的直接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下颌下腺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