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
1.慢性心衰的病因
(1)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这是引起心衰最常见原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代谢障碍(如缺氧、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
其中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见于高血压、左室肥厚、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和(或)肺动脉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等。
(2)心室前负荷过重: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内分流性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动静脉瘘等。
(3)心室后负荷过重: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高压(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以及主、肺动脉口狭窄等。
(4)心室前负荷不足:
左和(或)右心房、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这类疾病包括二、三尖瓣狭窄、心房黏液瘤、心包炎、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5)高动力循环状态:
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维生素B1缺乏、体循环动静脉瘘等。
2.慢性心衰诱因
(1)感染:尤其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因,其次是风湿活动、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导致心脏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2)过度体力活动、疲劳、情绪激动和紧张。
(3)妊娠和分娩。
(4)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动过缓,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5)输血或输液(尤其含钠液体)过多、过快。
(6)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7)药物作用:如使用负性肌力药或抑制心肌收缩力药、潴留水钠制剂以及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用量不足或应用不当等。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
(1)疲劳、乏力:
平时四肢无力,一般体力活动即感疲劳乏力,是左心衰竭的早期症状。
(2)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时较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为肺淤血和肺顺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
呼吸困难最初仅发生在重体力劳动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
随着病情的进展,呼吸困难可出现在较轻的体力活动时,劳动力逐渐下降。
有的则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通常入睡并无困难,但在夜间熟睡后,突然胸闷、气急而需被迫坐起。
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缓解,但有的伴阵咳,咳泡沫痰,若伴有哮喘,可称为心源性哮喘,重者可发展为肺水肿。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膈肌上升,肺活量减少和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左心衰竭严重时,患者即使平卧休息也感呼吸困难,被迫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由于坐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转移到身体下垂部位,可减轻肺淤血,且横膈下降又可增加肺活量。
(3)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是指血浆渗入到肺间质,随后渗入到肺泡内,影响到气体交换,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咳嗽、泡沫痰等综合征。
由心脏病所致的急性肺水肿,称为"心源性肺水肿",它是肺水肿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此处所讨论的均指心源性肺水肿而言。
心源性肺水肿的常见病因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因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断裂、风湿性心瓣膜病、恶性高血压、急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室流出道梗阻、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及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引起。
一般说来,使左室舒张末压和左房压力增加并使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30mmHg以上,即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根据肺水肿的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以下5期:
症状不典型,患者呼吸短促,有时表现为焦虑不安。体检可见皮肤苍白湿冷、心率增快。X 线检查肺门附近可有典型阴影。
有呼吸困难,但无泡沫痰。
有端坐呼吸、皮肤苍白,常有发绀,部分病人可见颈静脉怒张,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有时伴有细湿啰音。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应该做哪些检查
1.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低钾血症或缺钾;低镁血症、低钠血症。
2.心钠素(ANF)的血浆浓度增高,但在心衰晚期其浓度可降低。
3.尿常规检查 有少量蛋白、红细胞、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等。
4.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可略有增高。
显著增高者多见于急性右心衰竭,偶见于慢性右心衰竭。
5.可有轻度氮质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6.X线检查 左心衰竭时X线检查可发现左室或左房扩大。
可出现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等肺静脉压增高的改变。
慢性左心衰竭时,可见肺叶间胸膜增厚,或有少量胸腔积液。
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者,X线检查显示心脏向两侧扩大。单纯右心衰竭者,可见右房及右室扩大,肺野清晰。
此外,上腔静脉阴影增宽,可伴有两侧或单侧胸腔积液。
由慢性肺心病引起的右心衰竭,有肺气肿、肺纹理粗乱及支气管感染征象。
7.血循环时间测定 左心衰竭患者臂至舌循环时间延长,多在20~30s(正常值为9~16s)。
右心衰竭患者其臂至肺时间延长,可达8s以上(正常4~8s);同时有左心衰竭者,臂至舌时间亦可明显延长;而单纯右心衰竭者,臂至舌循环时间应在正常范围。
8.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房、心室肥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基础心脏病变。
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向量(PTF-V1)是反映左心功能减退的良好指标。
研究表明,PTF-V1与肺动脉楔压有一定关系,可间接反映左房及左心室的负荷及功能状态。
在无二尖瓣狭窄时,若PTF-V1,小于-0.03mm/s,提示早期左心衰竭的存在。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怎样治疗
治疗心衰之目的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为达此目的,治疗心衰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必须重视心衰病因和诱因的治疗,这是治疗心衰关键之一。
(2)尽量减轻心脏负荷:包括休息,低盐饮食,适当应用镇静药,限制活动等,落实这些简单的治疗措施,对于轻度心衰病人,甚至可以不必应用利尿药和强心药就可以获得纠正;
对于重度心衰者采取严格的低盐饮食和控制入水量,同样是减少心脏负荷,水钠潴留的重要措施,决不能因为现在有了各种利尿药,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物等,而忽视这些一般性处理方法。
(3)尽管目前有许多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对于心功能属于Ⅱ~Ⅲ级的患者仍首选利尿药,视病情口服或注射;
无效再根据适应证选用ACEI和洋地黄类制剂,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仅用于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时作为短期应用,不能作为一线药物长期使用,洋地黄类仍是目前最主要正性肌力药物,但对于单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洋地黄治疗不但无效甚至有害。
(4)对于Ⅳ级心功能不全或急性肺水肿患者:目前治疗趋势是将血管扩张药,利尿药,ACEI和强心药联用,这样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最大限度提高心输出量。
(5)在使用药物前后:特别是经静脉给予血管扩张药,应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对危重病人有条件单位应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