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什么病 禽流感怎么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由于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发病情况从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极其多样,主要取决于带病体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类型及毒力。
2、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
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并非在鸡鸭鸟中流行了几十年禽流感的H5N2。
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禽流感H5N1传染人的,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造成感染。
1、病毒结构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5N1亚型病毒。1997年香港的禽流感与目前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禽流感,病原体都相同。
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人与动物共患的流感病原体,容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由于病毒多变异,导致甲型流感反复发生,难以彻底根除。
2、结构、形状和化学组成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
这8个片段编码10个病毒蛋白,其中8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HA、NA、NP、M1、M2、PB1、PB2和PA),另两个是分子质量最小的RNA片段,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NS1和NS2。
NS1与胞浆包含体有关,但对NS1和NS2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现在已经获得了包括H3、H5和H7在内的几个禽流感病毒亚型HA基因的全部序列以及所有14个血凝素基因的部分序列。
禽流感病毒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纳米,但也常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态,长短不一。
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
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HA(棒状三聚体)和NA(蘑菇形四聚体)。
禽流感病毒粒子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
脂质位于病毒的膜内,大部分为磷脂,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脂。
几种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在RNA中)、半乳糖、甘露糖、墨角藻糖和氨基葡糖,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病毒蛋白及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是病毒基因组特异的,但病毒膜的糖蛋白或糖类链的脂质和碳水化合物链的成分,是由宿主细胞确定的。
3、特异性抵抗力
因其会随外界环境刺激(药物刺激、射线刺激等)及简单的基因结构不断发生变异使其能逃脱动物产
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们为了预防禽流感也研制出了各种疫苗。
但机体在产生特异性抗体后,病毒因发生变异逃脱了机体的扑杀,这样原有的抗体即失去作用,病毒就可使动物重新发病。
因此就目前的防疫技术和手段而言,禽流感病毒是消灭不了的。
4、病毒抵抗力
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福尔马林、β丙内酯、氧化剂、稀酸、乙醚、脱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铵离子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没有超常的稳定性,因此对病毒本身的灭活并不困难。病毒可在加热、极端的pH、非等渗和干燥的条件下失活。
在野外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常从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极大地增加了抗灭活能力。
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
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
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活较长时间。
有研究提示,它在粪便中能够存活105天,在羽毛中能存活18天。
5、病毒原理
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上,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病毒进入细胞。这包括暴露于核内体内的低pH,导致HA的构象改变介导膜融合。这样,核衣壳便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
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启动转录时,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病毒转录酶进行转录的引物。
产生出6个单顺子的mRNA,并转译成HA、NA、NP和三种聚合酶(PB1、PB2和PA)。
NS和M基因的mRNA进行拼接,每一个产生出两个mRNA,依不同阅读框架进行转译,产生NS1、NS2、M1和M2蛋白。
HA和NA在粗面内质网内糖基化,在高尔基体内修饰,然后转运到表面,植入细胞膜中,HA需要宿主细胞蛋白酶将其裂解成HA1和HA2,但两者仍以二硫键相连,这种裂解可生成传染性病毒,并以出芽方式从质膜排出细胞。
1、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禽类、野禽或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患者是否为人禽流感的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确定。
2、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
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禽流感病毒通常只在禽类间引起感染和传播,一般不会感染人类。
但1997年由H5N1亚型导致香港禽类禽流感暴发流行过程中,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由禽到人的传播,有18人感染,其中6例患者死亡。
自此以后,不断有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报道。具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5月16日公布的数据,1997年以来,全球共报告经病原学检查确认为H5N1人禽流感306例,其中死亡185例,病死率60%。
患者一旦怀疑禽流感病毒感染,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同时进行疫情报告,以防疫情扩散。
目前对人禽流感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及抗病毒治疗。
(一)、一般与对症治疗
确诊或疑似人禽流感患者,应予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并作空气消毒。让患者充分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应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高热者,酌用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方法予以降温;流涕、鼻塞者,应用缓解鼻粘膜充血药物;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物。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杨酸类制剂,以免引起Reye综合征而加重病情。对于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者,应给予吸氧及呼吸支持治疗;发生其它并发症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相应处理。
(二)、抗流感病毒治疗
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降低病死率,一般在发病1~2d内使用,方可取得最佳疗效。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1.离子通道M2阻滞剂是传统的治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其通过抑制M2蛋白和病毒脱衣壳,阻止病毒复制的启动而发挥作用。金刚烷按成人剂量100~200mg/d,儿童5mg.(kg-1.d-1),分2次口服,疗程5d。老年患者及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
金刚乙胺成人100mg/d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该类药物可能引起的头晕、嗜睡、易激动,甚至谵妄、抽搐、运动失调等神经系统副作用和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有癜痛病史者忌用。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其它抗流感病毒药物,并且研究证明,对H5N1和H9N2病毒株有效,目前已用于临床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有扎那米韦(zanamivir)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两种。
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阻断流感病毒表面主要的糖蛋白——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改变病毒的正常凝聚和释放功能,阻止病毒感染的扩散。
3.扎那米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仅限局部用药,经鼻腔内或口腔吸入给药,患者不易接受。
常见副作用有鼻部不适、腹泻、恶心、头痛、支气管炎、咳嗽和咽痛等。
4.奥司他韦商品名TamifluTM(达菲),新近研究证实,其具有治疗和预防流感的双重作用。
成人剂量150mg/d,儿童3mg.(kg-1.d-1),分2次口服,疗程5d,宜餐后服用,以增加其生物利用度。
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较好,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
对人禽流感患者,可进行辨证施治,予以中医中药治疗。比如白云上星群夏桑菊颗粒,其主要由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配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
此外,有检测显示,白云山星群夏桑菊中的绿原酸等氨基酸成分含量是其它品牌夏桑菊的5-8倍;现代研究也表明,其配方中的有效部位成分“氨基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生物黄酮”等具有杀灭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株的作用,可用于人的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禽流感的防治,白云山星群夏桑菊因此也在2009年独家获得了防治流感、禽流感专利(专利号:ZL 2006 1 0005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