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读书致贫的观点?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刚下班,回答完刚好睡觉!
首先说我的观点,贫穷的原因有很多,怪中国教育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之一。
原因有二,一是外国的教育比中国好是事实,但是外国的教育受完之后就能不贫穷吗?我看未必,优质教育在哪里不是少数?查查欧美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的失业率再来说话。
二是那么多没受过教育的也能脱贫致富,你怎么解释?现在南昌周边很多农村人在城市做做小生意,接接小工程,日子也在中等以上,这和读书有关系吗?
为什么有人把原因赖在中国教育上?
一是阅历不足。没有认真观察过,思考过有钱人为什么有钱?看不到有钱人在赚钱过程中付出了什么,自己欠缺什么,有差距不补上,不好赖别人就赖中国教育。
二是搞错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本身就不是教人脱贫致富的,而是教人思考。学会了思考之后你走向社会,通过观察各类人群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思考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容地度过这一生。
三是思维上的懒惰。总想一接受良好教育之后就能改变命运,过上高大上的生活。过不上就怪教育,却不知道光鲜亮丽总是昙花一现,背后的努力刻苦才是人生常态。
愿意和大家讨论贫穷的真相。
这道题目,其实是极好的!
但是,许仙!一个没有任何答案的问题,你都好意思做推荐!!!
好吧,为了挽尊,勉强回答一个好了~~
个人认为:表面原因主要有二,深层原因为一。
表面原因一:教育投入不足。
两个投入不足:
1、整体投入不足。温家宝政府曾经提出教育经费要占财政支出比例至少8%,可惜未达标。
2、初级教育投入不足。本来就不多的国家财政又大部分投入到大学教育当中,初级、中级教育几乎全靠地方政府筹资,相比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民生支出,教育投入实在是令地方官员提不起兴趣。
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不足,必然导致教育质量不足。教育质量不高,导致所谓“读书无用”,读了书却没学到能择业、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里,这样的人就是有缺陷的“产品”,不穷才怪!
表面原因二:意识问题。
所有的学生真的应该去读大学么?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换个角度问 ”每个学生都适合大学教育么?“
答案未必,对吧?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前,在我们还没有真正迎来工业4.0之前,这个国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更多的还是在初级、中级劳动力上,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并没有那么大。
但是,每年的大学供给那么多。所以, 服务业劳动力市场就是红海一片,作为一个没有特殊才能的普通就业者,受穷的概率很高的。
根子问题:社会不平等。
中国历来就有三教九流、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哪怕到现在也依然如此。国企员工、政府公务员、医生、教师、律师等等这些职业在社会上享受的额外权利远远高过一般劳动者甚至是私企业主。从小的来说,办个信用卡、买房贷款、小孩上学、医疗保险等等;从大的说,参政、议政权利,对于政策法规的影响力,甚至是民生价格调整开个听证会,街道居委会主任也是从前者里挑人去参加。
龙生龙、凤生凤,香蕉树上长香蕉。其实,人与生俱来就会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特性与特长。商人家的小孩更懂经商、农民家的小孩更熟悉土地、海边的孩子就是更熟悉水性。如果,每一份职业都能收获平等的被尊重,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要去读大学呢?社会又怎么会把所有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到大学上呢?
综述: 中国已然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尚未完善)。市场经济的残酷性在于效率主导取代了公平主导。 在市场上, 人就是劳动力,是一种可以买卖的资源。资源的价值,取决于自身属性。要赚钱、不致贫,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资源属性。 很明显, 仅仅读书,不能绝对改变和提升你的资源属性。 残酷一点说,既然市场没有那么多公平,所以作为劳动力一方,要认命!要努力学会在自己的资源属性里找上升通道。
换句话说,天生适合做农民的应该去学农机技术。适合做渔民的去该去了解海洋气候。适合经商的就该去学工商管理。读了十年书,将近20岁的你,多少应该判断自己今后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360行行行出状元,说的也是这么个理。
当然,这也不是死的,天生没有艺术细胞的孩子未必就不能去学美术,但是你肯定就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如果你没付出努力,只是跟着一群比你更有艺术细胞的孩子一去去学校学习,然后就自以为今后能一样当艺术家、一样赚钱?别逗了,那这个国家就有问题了,市场经济就白瞎了。
读书致使贫是市场经济淘汰机制的体现。 但是, 人又不仅仅是劳动力, 人始终是人,所以 政府需要修正市场经济的这种残酷性,用一些政策实现生存的公平性。 但是,这只能满足劳动者作为人的基本生理需求。
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再努力寻找适合这个目标的提升方法很重要。读书,方式之一罢了!
读书致贫是一个拉不出屎怪地心引力不足的理由。
既然说读书致贫,那么就是考虑读书让你失去了什么而致贫?
读书让我们可能失去的是一下几点
1.失去了多早从事工作的机会,也就是工作经验
2.失去了可能是接触某个行业的创业时机
3.读书让你固话思想,失去了创造力
4.读书让你变得野心更大
5.失去了读大学时候的资金费用
逐一分析一下:
1.太早出来读书,可选择的准入门槛工作太少,以至于你只能接触到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或者接触技术性工作。简单工作和工作经验影响无关,技术性工作有些读书可以学习到,特别是工科的学生,所以这一点不成立
2.失去了创业时机,90年的时候读书的人失去了90年的时机,但是有很多读过书的人在90年也抓住了时机,即使你在90年失去了机会,那么你大学毕业后的94年,也会有机会。除非你说94年的时候没有机会,那么那一年的人就活该去读书?这个逻辑很扯皮。
3.失去创造力,应试教育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创造力,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会有创造性思维,而且很多大学课程有创造性思维和散发思维的课程可以弥补,更有很多脑洞打开的人是知识分子,所以不成立
4.读书让你的野心更大,因为读书改变了你的世界观,那么你被改变,是你的问题还是读书的问题?哪怕有一天你不遇上读书,你也会遇到一个能改变你思维的人,该变大还是变大。
5.好吧,这一点我唯一承认,你失去了你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但是鼓励大学生创意的商务平台有一些,只是可能你无法接触,这算是唯一的一个城里条件。
那么综上所述,读书致贫要成立的条件就是让我失去了第一笔创业基金,反问你,现在给你第一笔创业基金,你一定成功吗?在没有企业管理能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你,你有把握吗?有把握的人,麻烦那这么一笔钱出来,找个陌生的高中文化的农村的孩子试一下,你还相信吗?
读书致贫的说法,都是那些读过书的人说的,而且还是对自己现状不满意的人说的。若干年后,再回想自己读过的书,再回想自己学习过的知识,你感不感激你读过书?
希望每一个读过书的感激有书读和现在的自己,你真的可以很棒。
对于没有读过很多书的人,希望你的后代可以读书,成为一个你心目中很棒的人。
观点:目前的中国教育读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
中国教育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全部。故中国教育读书致贫是不恰当的。
应试教育,即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教育模式,每个孩子都变成了考试的机器,不过过问他们的心理需求,一律打磨成统一的“形状”,而缺少了自我思想的独立意识。
可是为什么现阶段的教育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呢?因为是符合咱中国国情。肯德基、麦当劳为什么能够快速遍布全世界,而中国餐饮无法快速渗透,那是因为他们可以快速复制,机械化流水作业。快速复制几乎一模一样的孩子出现,应对市场的需求。中国教育实现的模式即A→B。A是手段,B是目标。如恋爱→结婚,以恋爱的为手段达到结婚的目的,当以结婚为目的时,必然会缩短恋爱的时间以快速达到目的。中国教育以考试为手段,个人及社会发展为目的,是可以在短期内改善中国整体的文化发展。
然后社会已经意识到这种略微拔苗助长的模式必不能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效果,这才有了近些年大家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分析利弊,吸取国外的经验。
可是为什么不能快速引进国外良好的教育理念呢?例:我问老师受伤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运动,她的回答是受伤后可以适当运动的。可是为什么大家听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休息,减少运动,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运动,为了避免错误运动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故而统一回复不要运动。
中国的教育也是这样的,我们想引进来,可前期的苦难是非常大的。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是先苦后甜的过程,其实恰恰相反。前期的教育死板应付考试,到大学及以后才开始关注孩子的情商发展。即先走形式主义后走心,而走心恰恰是最需要时间和经历去磨砺的事情。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明显的体现了启蒙教育的初期的重要作用。
而国外的独立教育,毅力的培养等统称为情商的培养与建立。国外的教育并不是没有考试制度,只是不以考试为衡量标准的唯一准则。即A→B,A→A(例:爬山的目的不是到终点,就是爬山本身)相结合的路线发展中国教育。
可为何在中国开展难度大呢,试想下,各大学校为什么在意考试,当然是升学率、就业率搞的鬼,而学校为什么在意,那是因为家长深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思想的影响学而仕则优,导致年轻一代的家长也不能逃离这个怪圈,这个怪圈就像一个g字型的排对队伍突然出现了插队,需要慢慢把圆以外的队伍冲抵掉。
读书至贫主要原因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工作的工资相对于教育成本投入来说太过卑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是:
1、教育产业化以来,每年培养过多的大学毕业生。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大学毕业生这类群体的职位很少。供需不平衡。
2、其实现在蓝领职位缺口是很大的,待遇也普遍比普通白领高,但是毕业生普遍觉得不体面,不愿意去。
3、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
刚刚第2点已经说了,其实现在蓝领职位缺口是很大的,待遇也普遍比普通白领高,而且技校学费便宜,还有补贴,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要一窝蜂的想去上大学?
第一、肯定是意识问题,士农工商。。巴拉巴拉。。。。第二、中国社会阶层边界固化严重,上升通道狭窄,无助的穷苦少年只能寄希望于靠知识和学历改变命运,而在他们眼里,学历就象征着知识。第三、资讯封闭问题,边远农村的学生因为英特网和有线电视普及率低等问题,导致他们资讯比较封闭,压根就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不知道现在就业市场上清华的比不过蓝翔的。另外,更不知道很多民办大学的教育质量有多差。资讯的封闭让他们误以为中国还像以前一样认为学历就是能力,踏入了大学校门就预示着美好的未来。